【摘要】
由于常规林木育种手段周期长、性状分析难度大,成为林木遗传改良的最大障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高林木生长率,改良林木品质,增强林木抗病虫、抗逆境的能力,实现其优质高产,可加速优良新品种的培育,是解决林木育种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在林木抗病虫转基因、抗胁迫转基因和材性改良基因工程方面都取得了进展.在转基因林木的发展过程中,进行了转基因林木生物安全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l hrn2的小面积的新疆转基因... 展开>>由于常规林木育种手段周期长、性状分析难度大,成为林木遗传改良的最大障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高林木生长率,改良林木品质,增强林木抗病虫、抗逆境的能力,实现其优质高产,可加速优良新品种的培育,是解决林木育种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在林木抗病虫转基因、抗胁迫转基因和材性改良基因工程方面都取得了进展.在转基因林木的发展过程中,进行了转基因林木生物安全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l hrn2的小面积的新疆转基因杨树和非转基因杨树之间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别不大;而对6.7 hm2以上的转基因杨树纯林和1:1的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杨树混交林中昆虫和蜘蛛群落结构的比较研究发现,觑转基因杨树会改变其昆虫群落结构,在转基因纯林中杨叶蜂(Pristiphora benjingensis Zhouand zhang)为优势种,而在混交林中杨扇舟蛾(Closteraanachoreta(Fabricus))为优势种,这说明Bt转基因杨树在抑制鳞翅目昆虫的同时,有利于其它食叶昆虫.为了避免其它非鳞翅日食叶害虫的大量危害,在转基因时应采用对非鳞翅目食叶害虫有抗性的种类或品系.转基因纯林的多样性和均匀性都较混交林高,有利于系统的稳定性,但转基因混交林中瓢虫的数量明显比转基因纯林高,而蜘蛛的数量是纯林中较多.转基因欧洲黑杨在大田种植7a后,Bt基因仍然在转基因植株中稳定存在.实验发现转基因雌株在杂交时普遍存在落花、早期落果的现象,可能是基因改造和组培过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原有基因的表达.改变了转基因植物的某些生理特性,尤其是次生物质代谢,进而影响转基因植物抗逆、抗病等性状.这些生理改变可能会影响该转基因植物与其它动植物或微生物的关系,进而影响原来生态环境的生态系统结构.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植株之间及转基因林地与非转基因林地之间的细菌总数、放线菌和霉菌无显著差异.说明转基因欧洲黑杨对土壤微生物系统没有明显的影响.为了保证我国转基因技术健康发展和生态安全,必须进一步加强转基因林木对环境影响的研究、监测、风险评估和管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