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论文] 第四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 - 2011
文章利用盆地南部地区最新钻探的井下资料、周边露头地质调查资料及大量样品的分析测试结果,从富有机质页岩区域展布、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储集特征、含气性等方面,重点研究了川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形成条件...
[会议论文] 第十二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2009
北美页岩气藏的成功开发,特别是近十年来的快速发展,已引起全球广泛关注。中国各地质时期富有机质页岩广泛发育,从古生界海相页岩到中、新生界湖相页岩均有大呈分布。为评估中国页岩气藏的勘探开发前景,本文从上扬...
[会议论文] 第十一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2007
本文对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所谓页岩气系指生成、储集、圈闭和封盖四种作用均发生于页岩系统中的天然气。目前,美国己在密歇根盆地泥盆系Antrim页岩、阿帕拉契亚盆地泥盆系Ohio页岩、伊里诺依盆地泥盆系Ne...
[会议论文] 第十一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2007
本文对酒西坳陷与酒东坳陷下白垩统生烃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关于酒泉盆地下白垩统的油气生成,前人已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近年来,随着勘探形势的发展和油气研究的不断深入,反映出在油气生成方面...
[会议论文] 中国地质学会油气储层学术研讨会 - 2000
碳酸盐沉积物特成岩机理和过程决定了有机质的复杂赋存状态,在碳酸盐岩中,除分散有机质外,还存在包裹体有机质,在包裹体有机质的提取过程中, 当用6℅(质量分数)的盐酸酸解碳酸盐矿物时,又将包裹体中的一部分有...
[会议论文] 第九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 - 2013
设计研制了一种适于机翼分离流动控制的八字形出口合成射流激励器,对其出口射流与主流的相互作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粒子图像测速仪(PIV)流场测试和边界层速度型测试结果揭示了其控制机制为促进边界层与主流的诱导掺混,提...
[会议论文] 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酒西坳陷位于祁连山褶皱系走廊过渡带,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和多次沉降,从而导致沉积地层中有机质的生烃过程较复杂,以前的研究认为酒西坳陷有两期生排烃.另外,酒西坳陷中沥青的分布较为普遍,前人分析认为该沥青是第一次生...
[会议论文] 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本文依据湖相碳酸盐岩在我国中、新生代各类含油气盆地中的分布,并结合生烃条件分析,进一步阐明了其属陆相湖盆沉积的重要源岩之一.通过对酒泉盆地酒西坳陷下白垩统湖相碳酸盐岩生烃的剖析,特别是源岩非均质性的研究,发...
[会议论文] 第九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 - 2013
研制了一种新型基于微型合成射流激励器的细长体大攻角非对称涡主动流动控制装置(专利公开号:CN102417031A).通过风洞试验方法,研究了"双稳态"条件下,合成射流产生的非定常小扰动对非对称涡的控制特性,给出了高频非定常...
[会议论文] 中国力学大会2011暨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 - 2011
采用合成射流激励器设计了一种宽频微扰动控制器件,并将其成功应用于大攻角非对称涡的主动控制研究,结合天平测力和七孔探针空间截面流场测试分析了合成射流低频和高频扰动对非对称涡的主控作用,结果表明:(1)采用合成射...
[会议论文] 第三届全国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 - 2010
发展了一种考虑激波串结构的超声速燃烧流场分析模型,以应用于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的设计优化过程.模型通过求解耦合有限速率化学反应的刚性常微分控制方程组来描述燃烧室内点火、燃烧等气动热力现象,采用Billig激波串...
[会议论文] 第一届近代实验空气动力学会议 - 2007
设计了腔体透明的电磁式"零质量"射流激励器.采用非接触式瞬态流场测试技术-PIV,对激励器腔体内部和外部的流场进行了定量测量.研究了激励驱动信号频率变化对射流形成的影响,研究果表明50Hz为射流的共振频率,可以产生最...
[会议论文]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 - 2005
本文选择酒西坳陷的青西凹陷青2-4等井和酒东坳陷的营尔凹陷酒参1井下白垩统各层组的岩芯,采用每米一个的密集取样,分别进行有机碳含量、岩石热解评价分析、荧光薄片条件下的藻纹层分布面积百分比例和有机质的统计(荧光...
[会议论文] 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2005
有机质赋存形式指的是有机质在烃源岩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它与烃源岩的沉积、成岩作用密切相关,包括烃源岩中有机质的空间分布与矿物晶体的相互关系、有机质的组成、相态及生物结构特征等.本文通过对酒西盆地下白垩统湖相...
[会议论文] 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2005
本文依据湖相碳酸盐岩在我国中、新生代各类含油气盆地中的分布,并结合生烃条件分析,进一步阐明了其属陆相湖盆沉积的重要源岩之一.通过对酒泉盆地酒西坳陷下白垩统湖相碳酸盐岩生烃的剖析,特别是源岩非均质性的研究,发...
[会议论文] 中国空气动力学会第四届低跨超声速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技术交流会 - 2001
本文围绕大攻角流动非对称性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阐述了大攻角流动非对称性的表现行为、产生机制和问题性质.指出大攻角绕流场是一个具有分岔、混沌和内在不确定性的非线性动力学系统.流动非对称性是一种分岔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