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山带与沉积盆地是形成于统一的地球动力学系统之中的一对孪生体,由此构造了盆山系统.盆山系统是陆块相互作用、岩石圈层圈相互耦合的复杂系统,主要表现为物质的循环系统和能量的交换系统.盆山系统形成演化过程中造山...
焦石坝-武隆地区差异构造带发育,古流体活动复杂,对页岩气保存条件影响较为关键.以两类典型背斜(高陡背斜和箱状背斜)的裂缝脉为研究对象,基于裂缝分形理论和碳、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理论,揭示出不同构造的古流体活动...
[期刊论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8年3期
“从源到汇”理论完善了砂箱物理模型中地壳浅表构造-剥蚀-沉积耦合过程机制的理解,我国西部地区新生代发生了全球最为显著的构造-剥蚀-沉积作用过程,却少见相关浅表作用过程报道.本文系统阐述地壳浅表作用过程机理和挤...
中—新生代上扬子陆相盆地不仅是华南大陆的核心构造单元,也是大陆构造和盆地成因演化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基于楚雄盆地和四川盆地晚白垩世地层剖面中6 件样品LA-ICP-MS磷灰石FT-U/Pb双法定年和热演化史模拟等研究,揭示上...
[期刊论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7年4期
四川盆地上震旦统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主要发育在灯二段和灯四段.灯二段以凝块石和葡萄石为主,储集空间类型有葡萄-花边状孔洞、微生物体腔孔、微生物格架孔和凝块间溶孔;纵向上发育3个储层段,储层沥青集中发育在桐湾...
以黄磷水淬渣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铁盐的方法对其进行改性,利用改性后的黄磷水淬渣对废水中As(Ⅲ)进行吸附.考察了超声改性过程中铁盐种类,铁盐浓度及超声时间对改性黄磷水淬渣吸附砷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制备条件:超声...
[期刊论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6年3期
地壳浅层次褶皱冲断带普遍受控于具耦合互馈特性的多种机制或边界条件,从而具有长期的构造演化过程和复杂的构造特征。自19世纪初以来,基于地质构造过程自相似性和“无理有效性”的砂箱物理模型,为解译褶皱冲断带的...
[期刊论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6年5期
四川盆地威远构造震旦系灯影组气藏充满度仅为25%,与早寒武世拉张槽相隔的高石梯-磨溪构造灯影组则为充满度近100%的特大型整装气田。两者的区域背景和生储盖组合条件相近,但气田充满度出现很大差异。威远构造2D和...
川中地区下寒武统沧浪铺组上部、龙王庙组和中寒武统高台组下部发育风暴岩.风暴沉积构造主要有冲刷-充填构造、菊花状构造、风暴撕扯构造和丘状交错层理等.风暴沉积序列发育均不完整,以A+B+C、A+B、A+C和A+D为主,厚5~...
本文通过背斜褶皱变形与低温热年代学年龄(磷灰石和锆石(U-Th)/He、磷灰石裂变径迹)端元模型研究,约束低起伏度、低斜率地貌特征的四川盆地南部地区新生代隆升剥露过程.四川盆地南部沐川和桑木场背斜地区新生代渐新世-...
据不整合和岩相记录及古构造分析,川西坳陷中新生代陆相地层中至少存在11个构造运动界面.受西缘龙门山冲断带、北缘米仓山构造带和西南缘川滇构造带影响,川西坳陷发育北东向、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3组主要构造,其中北东向...
[期刊论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年1期
塔中、塔北古隆起构造演化及油气地质条件对比结果表明:中加里东期,塔中隆升使得中奥陶统缺失,风化壳岩溶发育,上奥陶统生油岩及礁滩相储层局限于古隆起分布;而塔北还处于台地 -斜坡环境,中、上奥陶统较全,台缘相灰泥丘...
断陷湖盆中一个完整陆相层序的体系域具四分性,即低水位体系域(LST)、水进体系域(TST)、高水位体系域(HST)及水退体系域(RST),该四分体系域具显著的几何构型特征,它们分别由低位加积小层序组、退积小层序组、高位加积小...
[期刊论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6年3期
大巴山构造带位于秦岭造山带和四川盆地的过渡部位,形成于印支-燕山期,定型于喜山期.按照构造变形样式及其组合特征,从北东向南西可依次划分为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带、南大巴山前陆褶皱-冲断带(又包括叠瓦断层带、断层...
[期刊论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年6期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并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审视郯庐断裂带的力学性质、演化阶段、动力学背景以及深部岩石圈活动对郯庐断裂带和渤海湾盆地形成的影响,提出一些与前人研究成果不同的认识:郯庐断裂是追踪...
川东地区是四川盆地稳定地块中的相对构造活动区,发育10排高陡构造带.应用油气成藏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剖析了石炭系碳酸盐岩储层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恢复与再现了石炭系天然气成藏动力学过程.研究成果表明,可将二叠系...
板块边缘造山带的岩石学记录追踪了扬子与塔里木古板块地史演化中的相关性,从岩石学、古气候学和古生物学等方面论证了扬子与塔里木古板块内部地质特征的可比性.研究结果表明,从新元古代至二叠纪,扬子古板块与塔里木古...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地区在喜马拉雅期发生了强烈的隆升运动.除川西坳陷外四川盆地内部自晚白垩世后一直处于隆升阶段,但各地区有差异,主要的隆升期是新近纪(隆升速率超过100m/Ma,隆升幅度超过4200m),隆升的阶段性明显,可...
从华南板块在盆地的形成上、断裂发育的时代上和褶皱变质的时空展布上的有序性,探讨中国南方的成盆和成烃条件;从加里东、印支、燕山三次地壳变形作用及其对前期构造的改造和叠加,探讨南方油气藏的保存条件。在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