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1954~2000年中国160站的资料,通过计算趋势系数等现代统计诊断方法,研究了中国年、季、月雨日的时、空特征和气候变化.指出,中国年雨日已经明显减少,而且雨日的减少比降水量的减少明显得多,平均每10年减少雨日3.8...
评述、总结了近年有关中国极端气候变化的观测研究成果,讨论了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和今后应重点加强的工作方向.已有研究表明,1951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和强度发生了一定变化,但不同类型和不同区域极端气...
[期刊论文] 《中国物理B》2014年2期
Based on nonlinear prediction and information theory,vertical heterogeneity of predictability and information loss rate in geopotential height field are obtained over the Northern Hemisphere.On a seas...
geopotential height field information theory information loss rate predictability
[期刊论文] 《中国物理B(英文版)》2013年12期
In?this?paper?we?try?to?extract?stable?components?in?the?extended-range?forecast?for?the?coming?10–30?days?by?using?empirical?orthogonal?function?(EOF)?analysis,?similarity?coefficient,?and?some?othe...
本文基于动力调整方法,利用客观分析海气通量(OAFlux)资料研究了1958~2016年全球海洋蒸发量变化及其动力作用和辐射强迫分量的变化,发现海洋蒸发量及其动力作用分量具有一致性年代际变化特征,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及9...
本文利用国家气候中心的1961~2016年华北雨季监测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的大气再分析资料、NOAA海表温度资料,分析了华北雨季开始早晚的气候特征,然后利用合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
[期刊论文]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8年4期
多要素气候态相似季节划分法作为一种新的季节划分客观化方法,在近几年被广泛应用于气候变化研究、气候监测和短期气候预测等.该方法的关键之处在于多要素的融合和典型场的选取,其中典型场是指多要素气候态相似法中所选...
基于历史观测资料,系统地研究了广东省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风雨及其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粤西沿海地区受TC大风影响最为频繁,但TC经济灾损率和受灾频次在粤西和粤东较重.根据广东省TC...
利用1951~2015年NCEP/NCAR再分析逐日资料和中国160站月降水观测资料,及中国东部季风区夏季四类雨型(北方型、中间型、长江型和华南型)的划分结果,分析了东亚水汽输送与中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的关系,比较了四类雨型的...
本文利用1979~2015年GPCP (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Project)逐月降水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东北亚地区初夏、盛夏和传统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环流型开展了系统性的...
初始条件记忆和下垫面条件是延伸期可预报性的主要来源,它们在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相对作用存在明显不同.利用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最新一代大气环流模式BCC_AGCM,设计了由4组不同大气初值与海温边值构成的组合试验,研究了...
利用1971-2007年东亚地区夏季(6-8月)逐日格点降水资料,借助事件同步法建立格点之间的非线性相关,构建了极端降水复杂网络,从复杂网络的角度研究了东亚地区极端降水的区域性特征,并利用复杂网络中的关联强度和关联方向...
本文利用OAFlux资料研究了1958~2015年北半球冬季太平洋蒸发量在不同厄尔尼诺一南方涛动(ENSO)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位相下的分布特征,并从水汽收支的角度分析了蒸发量异常的成因,结果表明:ENSO主要影响热带东太平...
东亚夏季环流变化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理解季节预测模式对东亚夏季环流的预测能力.利用1991~2013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NCC)和日本东京气候中心(TCC)...
采用1960~2012年5~6月中国东北地区实况降水资料,依据东北冷涡活动客观识别方法,研究东北冷涡活动对东北地区初夏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5~6月每次东北冷涡过程维持时间以3~7天为主,且具有频发特征,东北冷涡降水累计...
利用1979~2015年NCEP/NCAR发布的月平均全球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热带印度洋—西太平洋水汽输送异常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及其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热带印度洋—西太平洋地区(10°S~30°N,60°~140°E)夏季异常水汽输...
[期刊论文] 《大气科学进展(英文版)》 2001年5期
基于大气运动是一种不可逆过程的观点,引进了记忆过去时次资料的记忆函数。进一步阐明了大气运动的自记忆概念,导出了大气运动的自记忆性方程。基于自记忆原理,从大气热力学方程和水分平衡方程出发,建立了一个用于...
利用中国南方66站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夏季长江中下游和华南两类雨型进行了划分,对比分析了两类雨型同期大气环流和前期海温及环流的差异,以探...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Beijing Climate Center Climate System Model,BCC_CSM)的汛期回报试验数据集,评估了夏季中低纬度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该模式对夏季中低纬海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