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曾长期组织和从事东亚季风及其对中国天气和旱涝影响的研究.该文对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东亚季风研究方面取得成果进行综述, 并回顾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有关季风的研究活动,也回顾了影响我国天气...
[期刊论文] 《大气科学进展(英文版)》 2001年5期
诊断分析了北半球夏季来自印度季风的水汽输送与东亚上空水汽输送的关系,发现二者之间具有反相变化的特征。印度季风水汽输送偏强(偏弱)时,东亚上空的水汽输送偏弱(偏强),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少(偏多)。印度夏季风水汽...
运用新定义的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分别讨论了我国长江流域不同地段汛期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对长江流域旱涝灾害研究方面,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能够定量地表征降水量在时空场上的非均匀性,提...
[期刊论文] 《大气科学进展(英文版)》 2003年1期
东亚夏季风变化是中国、日本和韩国的重要研究课题.回顾了关于东亚季风(尤其是东亚夏季风)的季节内变化、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这些变化成因的最近研究进展,特别是系统地回顾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循环、西太平洋...
通过2013~2017年徐州市环境监测资料分析季风影响下主要大气复合污染物PM2.5和O3的相关性,并基于气象观测资料进一步探究PM2.5和O3相互作用机制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夏季风季节,PM2.5和O3呈正相关,相关系数高达0....
南海季风试验是一次国际性大气与海洋的联合试验,旨在更好地了解南海季风的爆发、维持与变化,以改进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季风预报.1998年5~8月进行的外场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获得了大量气象与海洋资料.不少国家对这些资...
众多研究表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与东亚季风以及我国气候的年代际异常存在显著影响,然而其影响途径及机制仍不明确,本文分别分析了年代际尺度上的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南北半球际大气质量振荡(IHO)以及东亚季风...
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对近50年来东亚季风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东亚冬、夏季风对中国西北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 东亚季风对西北地区干旱形成的影响是显著的.对季风形成前期东...
给定1948~1999年逐月变化的全球观测的海表温度分布,使用全球大气环流模式(CCM3/NCAR)模拟了大气对海表温度变化的响应,利用SVD和合成检验方法,分析了El Nino发展阶段夏季、成熟阶段冬季以及衰亡阶段夏季东亚大气环流...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中心在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主要包括:(1)参与了国际和国内全球变化科学的开拓工作;(2)提出了区域水平上的全球变化研究新方向;(3)气候突变和全球增暖的区域响应研究;(4...
利用NCEP/NCAR 850 hPa月平均风场再分析资料,在客观地选定定义地区范围的基础上;定义了一组新的东亚季风指数:西南季风面积和强度指数,东南季风面积和强度指数,偏北季风面积和强度指数.研究了各季风指数的相互关系、季...
本文回顾了关于东亚季风系统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我国气候异常影响的最近研究进展.许多研究说明,东亚季风系统无论风场的垂直结构、年循环或是水汽输送和降水特征都明显不同于南亚和北澳季风系统,它是亚澳季风系统中一个相...
通过多指标分析了黄土高原中部地区耀县黄土剖面,重建了全新世以来该地区季风变化过程.结果显示研究区全新世冬、夏季风并非同步演化,夏季风: 10.0~9.4kaB.P.快速转强; 9.4~3.4kaB.P.为全新世强盛期,但夏季风在强盛期...
根据中国东南部夏季降水与气温显著负相关的特点,选用合适的干旱指数分析了旱涝的时空变率.得到的4个空间型较之降水分型结构简单,又综合反映气候异常状态.时间演变没有显著的长期倾向.干旱指数场与850 hPa U、V等场奇...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2,选择Betts-Miller、Kuo-Anthes和Grell3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进行了1991年和1994年5~7月2个个例的东亚季风区区域气候模拟试验,重点分析比较了3种参数化方案对降水总量分布、主要降水时段、雨...
运用伊利石结晶度线性剥离法, 定量计算了华南、台湾和吕宋这 3 个主要物源区对南海北部陆坡MD12-3432和MD12-3434两个岩芯(分别为50. 80 m和8. 33 m)MIS 2期粘土相对贡献量的时间序列变化.结果显示,台湾对两个岩芯的贡...
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 Dryas,简称YD)是末次冰消期升温过程中发生的一次北半球急剧降温事件, 目前全球范围多个地区的地质记录中均有发现该事件的印记.然而, 受限于定年误差或采样分辨率等因素, 关于YD事件的精确起止时...
研究小冰期的结构特征及动力机理有助于理解全球增暖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原因.基于湖北永兴洞总长为120 mm的YX275石笋7个高精度230Th年龄和120个氧同位素数据,重建了1361~ 1955 A.D.时段分辨率达5a的东亚夏季风降水变化...
浑善达克沙地处于季风边缘区,目前对该区域末次间冰期以来的古气候演化历史及其动力学机制尚不清楚.文章以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山间低洼地带北沟剖面总厚度4.72m(未见底)的黄土-古土壤序列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光释光测年和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