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识别对地质构造解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可以指出地下断层、接触带和其他构造单元的边界位置.现有的边界识别滤波器大多数基于重力梯度数据及其水平和垂直导数.然而,这些传统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噪音的敏感,...
基于地震、钻井、岩心和露头等资料,系统分析南海南部各盆地成盆、成烃、成藏特征,揭示南海南部陆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总结油气地质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南海经历古南海形成与发展、古南海消减与新南海发展、南海快速沉降...
通过对盆地地震剖面构造-地层的详细解释,在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简称莺-琼盆地)古近纪同裂陷充填序列中识别出一条区域性的构造变革界面——T70,该界面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显著的下削上超的地震反射结构特征,发育的...
南海的油气资源极为丰富,享有"第二个波斯湾"的美誉.南海地貌类型多样,地形复杂,其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是东亚及相邻各国必经之路.资源之争,使得周边各国使出浑身解数,发展海洋经济与技术,1981年至2002年,越南就从南沙海...
为了解红河断裂带入海后的延伸位置及其与南海扩张的关系, 基于南海地区地震、纵波速度、热流、重磁以及莫霍面深度特征, 对红河断裂带入海后的延伸位置进行了综合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 认为在南海西南次海盆扩张前, 红...
文章利用4种不同的气候态风场 Scatterometer Climatology of Ocean Winds (SCOW)、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 (CFSR)、the Interim ECMWF Re-Analysis (ERA-Interim)和NECP [the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
[期刊论文] 《热带地理》2015年5期
中国最早发现和开发利用南海及其诸岛,南海之名始见于周朝,距今3000多年,至秦汉时,已开发南海至印度洋的航运和商贸事业。南海诸岛和南海部分海域属于中国领土和海疆,标示在中国出版的地图中为断续国界线。南海周...
通过利用1958-2007年SODA月平均海温资料、1958-2008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1974-2008年NOAA卫星月平均OLR资料,分析了南海季风与南海上层海洋热含量之间的可能关系,发现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与前冬南海上层海洋热含量...
[期刊论文]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2年4期
根据一套客观分析潜热通量、基于绕岛理论诊断的南海贯穿流(LST)、南海热含量等月平均资料,分析南海表层潜热通量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南海地区的潜热通量冬季强,春季的潜热通量弱;在秋冬季节,南海北部的潜热通量远...
[期刊论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5年2期
南海北缘新生代沉积盆地是全面揭示南海北缘形成演化及与邻区大地构造单元相互作用的重要窗口.通过对盆地沉积-构造特征分析,南海北缘新生代裂陷过程显示出明显的多幕性和旋转性的特点.在从北向南逐渐迁移的趋势下,东、...
对5月东亚至热带东印度洋表面温度距平主要特征向量场的分析表明,以苏门答腊为中心的热带海洋温度异常与南海季风爆发有密切关系.当该海域海温较常年偏暖(冷)时,南海季风爆发往往较迟(早),它可能是通过影响中南半岛与其...
[期刊论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0年4期
为了确定南海北部古俯冲带的具体位置,作者利用美国LCT综合反演软件对收集到的重磁数据进行处理解释,结果显示在南海北部从台湾西南部到一统暗沙隆起,即沿南海海盆北部陆坡为一条布格重力异常水平梯度峰值带,指示了古俯...
利用1980~1997年TBB资料和海表温度(SST)资料,诊断分析了南海对流季节内变化频谱及强度的变化特征,并探讨对流季节内振荡强度与对流本身强度以及南海SST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对流季节内变化强度及频谱存在明显的年...
近两年来,海内外和海峡两岸的中国科学家围绕深海研究进行反复研讨,一致认为南海是我国深海研究的首选,并初步形成了"南海深部计划" 的研究方案,提出以"构建边缘海的生命史"为主题,从洋壳深海盆的演化、深海沉积、生物...
本研究测定了南海东北部和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生物硅含量(SiO2%),其含量范围分别为1.08%-3.01%和0.79%-9.06%,平均值分别为1.76%和4.22%.研究结果表明,南海表层沉积物中的生物硅含量与站位水深呈正相关关系;南海东北...
[期刊论文] 《地学前缘》2017年4期
南海作为东亚大陆边缘最大的边缘海,位于太平洋、印澳和欧亚三个板块的夹持之下,处于特提斯构造域和太平洋构造域的联合作用部位,是揭示新生代两大动力学体系交接转换特征的良好场所.南海海盆为菱形洋盆,包括西北次海盆...
[期刊论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4年5期
为了进一步理解南海地区前新生代的构造演化过程,明确古南海构造属性及其与特提斯和古太平洋构造域的关系,通过对古南海遗迹(蛇绿岩、蛇绿混杂岩以及俯冲增生带)的研究,结合周围陆区地质及古生物资料,将古南海的...
基于2000年8月航次在南海调查资料,采用改进逆方法,并结合TOPEX/ERS分析的SSH分布,获得以下的主要结果:(1)南海中部和西南部环流系统主要受反气旋环流所支配.主要有越南东南反气旋涡W1,其水平尺度约为300 km,垂向深度可...
南海东南部海域沉积厚度较大,礁体发育,构造演化复杂,导致深部结构探测不清楚,制约了对南部陆缘地壳结构的认识.本文通过对新采集和重新处理的多道地震剖面解释,结合钻井、拖网资料,对浅部地层和构造进行约束,同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