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核幔边界上升的物质,当其汇聚成圆柱状的结合体,并因其相对于周围地幔环境来说具有温度更高、活动性更强、粘度更低等特点而能够上升到壳幔边界时,一般可以演化成为具有宽厚的冠状构造和细长的尾部构造的地幔柱.地幔...
地幔柱假说的真实性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阐述了地幔柱假说的提出与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地幔柱问题进行假设、量化,通过模拟的方法验证了地幔柱假说的可行性,采用深部探测的方法对地幔柱模型不...
[期刊论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4年3期
中国东部松辽盆地和渤海湾盆地形成与演化的深部动力学机制尚未得到很好的解释.通过对区域地震资料盆地沉积记录、火山岩岩石探针和大地构造演化历史的综合分析,认为地幔柱(柱头直径约500 km)在晚侏罗世-晚白垩世时形成...
目前关于地幔柱存在与否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地幔柱学说的三个假设上:(1)起源于地球核幔边界缓慢上升的细长柱状热物质流;(2)热点下具有异常高温地幔;(3)地幔柱是相对静止的.这三个方面的验证需要今后深部地球物理探测、岩...
动态地幔柱模式被广泛用于讨论地球科学中的一些重要课题,如巨大火成区的成因,冈瓦纳古陆解体的原因,板块内中小尺度动力过程的驱动因素等. 但是这个基于实验研究而建立的模式中,忽略了地幔柱尾管特征及其作用. 地幔柱...
峨眉山大陆溢流玄武岩(ECFB)的西南部以丽江、大理和攀枝花三角区为中心的苦橄岩分布区,面积约5×104 km2,为峨眉地幔柱的轴部区.Sr、Nd、Pb同位素和痕量元素研究表明,大部分火山岩样品落在洋岛火山岩成分范围内,并存在...
基于全地幔对流(MOMO模式)提出的地幔柱构造理论将人们对地球深部的认识延伸到核幔边界.它和主要揭示地球表层构造的板块构造理论一起,为认识地球深部过程和大陆裂解等提供了新思路.在早古生代时期川滇西部古特提斯域几...
本文在简要回顾地幔柱研究历史的基础上,针对近年来研究中提出的一些科学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提出了识别古老地幔柱的地质-环境-地球化学综合判别原则,提出了存在地幔柱的第3种类型,而埃达克岩很可能是第3类地幔柱的典...
[期刊论文]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11年3期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总结对地幔柱形态结构的研究进展,包括模拟实验,数学模型以及地震层析成像的一些结果.针对目前对地幔柱源区的争论,提炼出五种代表性的观点.同时,对地幔柱的大地构造作用以及地幔柱构造理论及其与其他...
攀枝花古地幔柱的形成与演化对这一地域的大地构造格局、金属矿产的聚集和区域大陆动力学研究均有着极为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通过穿越攀枝花古地幔柱中心部位的四条人工源深部地震探测剖面和区域地球物理边界...
地幔柱是最可能形成大火成岩省的原因之一,同时地幔柱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也极大的影响着岩石圈的构造演化.本文主要集中研究地幔柱与岩石圈相互作用过程中熔融相关的问题.利用开源程序Ellipsis3D,基于质量守恒方程、动...
利用广东及邻省的地震台网共94个地震台站记录的2009-2015年的256个远震波形数据,采用基于波形互相关的自适应迭代技术获得了18968个可靠的P波相对走时残差数据,进而应用FMTT (Fast Marching Teleseismic Tomography)地...
对苦橄岩中橄榄石斑晶及其中熔体包裹体的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峨眉山大火山岩省的原始岩浆具高镁(MgO>16%)特征。玄武岩的REE反演计算揭示,参与峨眉山玄武岩岩浆作用的地幔具有异常高的潜能温度(1550℃)。这些特征以及...
华北克拉通基底可分为三个太古宙微陆块(东部陆块、阴山陆块和鄂尔多斯陆块)和三个早元古宙活动带(孔兹岩带、华北中部带和胶-辽-吉带).这些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变质作用时间和P-T演化特征.东部陆块和阴山陆块晚太古宙基...
大兴安岭中生代玄武岩类由北区碱性系列岩石和南区亚碱性系列岩石组成,主要活动时期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在时间、空间上显示大体呈北北东向展布的环状"热向斜构造".北区碱性系列岩石高度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
埃达克岩、太古宙TTG和中国东部广泛出露的燕山期埃达克质中酸性火山-侵入岩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一些显著的差异.与典型的埃达克岩相比,太古宙TTG具有相对高Si和低Mg#的特点;中国东部埃达克质岩...
[期刊论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3期
建立了由海底热点隆起横截面地形估算地幔柱体积流量的简单模型,并在去除了海洋岩石圈冷却下沉、海山以及沉积层影响的情况下,运用该模型对Hawaii热点隆起的27个区域的横截面地形曲线进行了拟合分析,估算了Hawaii地幔柱...
[期刊论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9年4期
本文回顾了板块构造理论之前和之后关于地球驱动力问题的发展历程,从近3000年人类由表及里认识地球的历史讨论中,可以发现人们认知这个问题的历史转变和外在干扰,并从唯物论-唯心论和固定论-活动论两条主线,梳理理解板...
[期刊论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9年4期
当今板块构造理论的发展越发需要精细化研究,前人在板内变形、洋中脊增生、裂谷拓展以及板块驱动力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大洋岩石圈内部仍有很多微型构造块体没有得到更完善的认识和整理.本文总结前人关于裂谷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