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了马杏垣院士的学术生平与创建开合构造史实.开合构造提出是中国地球科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发展的结果;是黄汲清院士、张文佑院士、马杏垣院士领导的青年团队,在国际板块构造革命的新潮中,根据板块构造登陆存在的...
[期刊论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9年3期
岩浆侵入构造系统属地球科学复杂性理论和成矿系统理论的前沿研究.本文在总结构造岩相学填图理论和应用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岩浆侵入构造系统的构造岩相学研究内容和方法.在研究内容上从物质域-时间域-空间域,厘定构造岩...
[期刊论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1年5期
构造片麻岩是地壳深部构造层次上韧性变形带主要的构造岩类型之一,其内保留了大量岩石流变特征的重要信息,在前寒武纪高级变质岩区广泛发育.构造片麻岩是由强烈塑性变形作用、变质作用和部分熔融作用共同作用形成的动力...
通过褶皱、断裂、节理、线理等构造形迹的系统观测对铜官山S状背斜的形成过程和机制进行了综合构造解析,发现该背斜经过了3次构造变形,2次构造叠加复合.早期NE向褶皱的S状弯曲是由于前期EW向断裂限制的结果;晚期S状弯曲...
结合实际地质资料设计9组砂箱模拟实验,并利用断层CT扫描技术研究简单剪切走滑带演化规律与发育机制.结果表明,R(Riedel)剪切断裂形成早、数量多,并有一组与主走滑带低角度相交,P剪切断裂(与R剪切断裂对称分布的压剪破...
盆地构造动力直接控制着盆地各种地质作用的发生和盆地类型及其演化;进而总体制约着沉积矿产形成和烃类成藏的条件、特点和分布规律.目前盆地构造动力学研究的弱点、难点及重点主要有以下4方面:(1)特征或成因复杂的构造...
走滑构造 横向(转换)构造 拆离滑覆构造 断裂带结构 热力构造 重力构造 后期改造与古构造恢复 盆地动态演化与动力学背景 盆山耦合
宁武—静乐盆地的形成经历了五台运动、吕梁运动、晋宁运动、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等多期次构造.
传统上认为前陆冲断带内部的背斜构造具有“成排成带分段”的特征,在表观认识和宏观尺度上讲,容易理解这一特征,并且通过“成排成带分段”的解剖,直接为含油气区带评价和地震解释方案的落实提供指导作用.随着前陆冲断带...
[期刊论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1年5期
将东北地区主体构造特征置于东北亚大地构造背景中进行分析,可将东北亚地区晚中生代—古近纪的构造演化划分为3个时段:1)中—晚侏罗世,特提斯洋扩张及古北美大陆板块与古欧亚大陆之间的碰撞,致使蒙古—鄂霍茨克湾闭合,...
喜马拉雅东端-南迦巴瓦构造结的构造格架总体呈现由叠置构造岩片构成的复式背形构造.自NW到SE由比鲁构造岩片、直白构造岩片、南派乡构造岩片和多雄拉变质穹隆组成,它们之间的界限分别是直白-丹娘-南伊沟韧性拆离断裂、...
[期刊论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1年4期
较早的构造地球化学研究思想是“经受着变形的岩石可以发生化学变化”( Sorby,1863).经过长期、广泛和深入研究,相继提出了应力矿物、构造变质、构造动力成岩成矿、改造成矿、构造相和构造地球化学等概念和认识,揭示了...
玛曲格尔珂金矿田位于青藏高原北东部,主要包括大水、格尔托和贡北三个金矿床,成矿作用受印支.燕山期构造活动的控制.本项研究识别出区内存在的旋涡状构造,它与金矿田的成矿作用关系密切,二者的规模与分布范围吻合.直径...
新疆北部晚古生代独特的构造-成矿作用以发育大量石炭纪-二叠纪构造-成矿事件为特征,其中包括:(1)发育于晚石炭世-二叠世的阿尔泰岛弧及其变质事件、阿尔泰麻粒岩与基性杂岩、西南天山放射虫硅质岩和高压-超高压-低压麻...
基于对成矿构造的重新定义,建立起矿床学中相关构造术语的概念谱系,认为成矿构造是指:控制矿体几何形态、具有独立自然边界、为矿质直接充填或交代的地质构造单元.基于成矿构造单元的概念,认为成矿构造系列是指:同一构...
[期刊论文] 《地学前缘》2017年2期
讨论了地壳深部岩石处于“重力-构造力复合的静水压力模型”.此模型的基本认识为,地壳深部压力是由重力应力和构造应力引起的两部分各向等应力合成的,构造应力场的静水压力部分被称为“构造附加静水压力”.遵循这一认识...
[期刊论文] 《地学前缘》2017年2期
研究发现,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基本都发育于全球或区域规模的大型构造带,产于强烈构造变形带中相对较弱应变的部位.苏鲁—大别超高压变质岩具有明显的构造变形,这成为追索构造应力-应变作用和探讨形成构造环境与演化过程...
现今之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东南部,西太平洋活动带中段;在全球板块构造图上,中国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部,南为印度板块,东为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地质历史上,以中朝、扬子、塔里木等小克拉通为标志的中国主体属于冈瓦纳...
[期刊论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9年5期
对辽中凹陷南洼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将剖面解释与平面成图分析相结合,探讨辽中凹陷南洼旅大21油田和旅大16油田构造转换带的变形特征,并分析构造转换带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贯穿辽中凹陷南洼,在...
东北地区古生代经历了古亚洲构造域演化,中生代经历了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域向西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这期间形成了不同期次的岩浆活动.本文对松辽盆地西缘吉林省白城市岭下地区的花岗质糜棱岩首次进行了锆石LA-ICP-MS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