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9年10期
随着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加快建设海洋类学科的发展成为历史必然,海洋生物是海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洋环境和生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海洋生物研究重要性日益凸显.为纪念中国科学家在海洋生物领域的突出贡献,本文...
海洋生物研究 生物海洋学 海洋微生物 海洋浮游植物 海藻 海洋浮游动物 海洋微型底栖生物 海洋小型底栖生物 海洋大型底栖生物 海洋渔业 海洋哺乳动物
[期刊论文]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9年10期
综述了国内外深海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生态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重点论述了中国在深海热液、冷泉、海山、深渊及鲸尸等特殊环境的考察、研究进展情况,并对中国将来的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做了梳理和展望.,The research...
海草床是近海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具有巨大的碳储备功能,并为众多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及食物来源,在维持近岸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6年8月通过对黄海镆铘岛海域的现场调查,发现分布面积...
2011-2017年,每月一次,通过对獐子岛海域29个站位浮游甲藻的调查,探究浮游甲藻种群结构的年际变化特征.发现了浮游甲藻19属47种,其中原多甲藻属(Protoperidinium)种类最多为17种,鳍藻属(Dinophysis)和角藻属(Ceratium)...
微型浮游动物在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引发褐潮时表现的摄食压力可潜在控制褐潮的爆发和消亡.本研究就三种海洋常见原生动物——海洋尖尾藻(Oxyrrhis marina)、海洋尾丝虫(Uronema marinum)和扇形游...
[期刊论文]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8年12期
于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在浙江北关港附近海域进行污损生物周年挂板试验,全年共记录大型污损生物9门44科53属59种,种类组成以近岸暖水种为主,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内湾型污损生物群落.固着生活类型的悬浮物食者是该海域污损...
[期刊论文]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8年10期
为了分析雅浦海沟中底栖生物群落的食物来源和营养级,本研究分析了雅浦海沟真光层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海底沉积物和巨型底栖生物(海绵、海参、海蛇尾、海星、海葵和钩虾)中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研究发现雅浦海沟...
为了解长江口北支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4年5月对该海域进行采样调查,分析了调查区域内的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环境影响因素,并对比了水采和网采两种采样方法所得样品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水采浮游植物种类数...
氮杂螺环酸也称原多甲藻酸, 是一种具有独特螺环结构的聚醚类毒素, 其对水产品的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威胁极大, 因此被双壳软体生物毒素工作组列为常见贝类毒素之一.但迄今人们对有关氮杂螺环酸的致毒机理、分子靶点以...
浮游动物作为海洋生物的重要类群,对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本文基于2004—2015年渤海湾夏季浮游动物监测资料,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及物种变动特征,并探讨了群落变动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
"大洋一号"调查船于2011年5—6月在南大西洋中脊14°S附近进行了7个站位的小型底栖生物采样.共鉴定出小型底栖生物10个类群.小型底栖生物平均丰度为(60.63 ± 54.77)ind/10 cm2,平均干重生物量为(9.42 ± 8.92)μg/10 cm2...
桡足类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 在食物链中处于中间环节, 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桡足类幼体获取的营养直接影响其发育, 进而影响桡足类成体补充乃至种群的稳定.本研究于2015年夏季分别在大亚湾核电站...
核酸指标可表征桡足类营养及生长状态, 然而多物种和多指标比较研究的相对缺乏却限制了现场海区调查中对核酸标志物的广泛应用.本研究测定了系列饵料浓度(0.2~2.0μg C·mL–1)喂食的安氏伪镖水蚤 Pseudodiaptomus anna...
[期刊论文]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8年2期
粒径小于20 μm的微型浮游生物能迅速响应海洋环境变化,因而在海洋环境监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应用流式细胞技术研究了三门湾表层与底层海水中微型浮游生物(包括细菌、聚球藻、微型真核生物以及病毒)丰度的时空分布特...
简单重复序列中间区域(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是一种微卫星类分子标记.为明确条纹斑竹鲨(Chiloscyllium plagiosum)中国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作者利用ISSR技术对福建厦门(XM)、福建平潭(PT)、广东...
为提高毛颚动物鉴定的准确性,进一步探索毛颚动物箭虫纲箭虫科各属的系统发育地位,文章采用形态学鉴定与DNA条形码技术相结合,对南海北部采集的部分箭虫种类进行鉴定,并初步探讨其系统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包括粗壮猛箭虫...
根据2014年5月及8月在天津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游泳动物组成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海域共捕获游泳动物36种,平均资源密度为126297.13个/km2和1494.40 kg/km2.以个体密度计算群落多样性,Shann...
于2015-05(春季)、2015-08(夏季)对北至北隍城岛、南至蓬莱近岸的庙岛群岛海域进行网采浮游植物调查.样品共鉴定出67种浮游植物物种,其中硅藻60种,甲藻5种,甲藻孢囊1种,金藻1种.该海区春季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为具槽帕拉...
本研究基于2013年夏季"大洋一号"船大洋第30航次西南印度洋海区科学考察走航线路,对西南印度洋21°S到38°S海域表层浮游动物群落进行连续采样调查,研究了该海域表层中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