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验证环境磁学方法监测旅游景区道路沿线土壤污染的可行性,分别采集新疆喀纳斯旅游景区道路沿线区(距离道路<0. 5 m)、远离道路区(距离道路>30 m)以及远离旅游活动区(作为对照区)的表土样品,利用磁测、扫描电子显微...
奉节天坑地缝景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景区内喀斯特景观总体可概括为天坑、峡谷(含地缝、常态、复合式三种类型)、峰丛洼地、洞穴、象形山、水文遗迹等6大类,它们以下三叠统大冶组和嘉陵江组的碳酸盐岩地层为物质基础,或...
宗务隆山南缘断裂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缘,是祁连山南缘与柴达木盆地的边界逆断裂,对其晚第四纪活动性进行研究对于理解祁连山地区应变分配模式以及该地区断裂向柴达木盆地内部的挤压扩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遥感影...
构造活跃地区阶地的发育对于分析不同时间域下的构造变形或气候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利用有效的定量方法提取和精细刻画这类地貌特征显得极为重要.R语言是一种集统计分析和图形显示于一体的优秀编程语言,目前已被...
以山西地堑系罗云山山前断裂的基岩断层面为例,用陆基LiDAR扫描获取了断层面形貌学数据,采用各向同性变差函数法计算了断层面形貌的分维值.结果 显示,断层面形貌在高度上具有显著的分带性,每个分带的特征分维值随断层面...
干旱一半干旱地区第四纪冲洪积扇蕴含着丰富的气候与构造信息,划分并描述不同时期的冲洪积扇单元及其地貌特征是开展第四纪冲洪积扇研究的重要步骤.野外考察等传统方法是对冲洪积扇进行描述与填图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但...
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地貌结构是高原隆升深部动力过程与高原扩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存在受下地壳流驱动的渐变模型和受宽约50~ 200km的雅砻-玉龙断裂系控制的陡变模型2种不同认识.文中基于30m分辨率的SRTM数据进行数字高程分...
巨型左旋走滑的阿尔金断裂是青藏高原的北部边界,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控制着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构造演化,认识其活动演化对理解青藏高原的构造变形过程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阿尔金断裂南侧存在一系...
石羊河流域位于祁连山东段,其河流体系记录了最新的构造信息和构造活动.提取石羊河流域的地貌信息,有助于揭示祁连山东段石羊河流域地貌对构造活动的响应,及系统探讨该区地貌发育特征及其所蕴含的构造意义.文中基于GIS...
2008年8月25日拉萨块体中部的仲巴县发生了MW6.7地震,之后发生了MW6.0余震.然而,针对此次地震,不同机构给出的震源位置和发震断层参数存在一定差异,同时对其所揭示的构造意义也需要更深刻的认识.文中利用不同波长、不同...
沉积盆地与造山带是大陆构造的2个重要的组成单元,具内在成因联系.对其耦合关系进行研究,可以恢复和重建岩石圈深部运动过程,了解近地表构造与气候之间的相互作用.江汉和洞庭盆地位于长江中游,与周缘造山带具有清晰的盆...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是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变形最强烈的地区之一,是研究构造过程、地貌演化以及气候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的理想场所.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帕米尔弧形构造带新生代构造单元、地貌特征和动力学演化模型进行...
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最近10年,中外古地磁学者在青藏高原获得了一大批古地磁数据,从构造古地磁角度,重建了青藏高原诸块体(喜马拉雅、拉萨地块、羌塘地块)的碰撞拼合过程,探讨了上述块体碰撞所造成的青藏高原陆内构...
河北省平原区地热资源丰富,碳酸盐岩热储在区内沿构造单元规律沉积,其中中上元古界热储(蓟县—长城系)以容城凸起、牛驼镇凸起、献县凸起等地分布广泛,潜力巨大.容城凸起位于冀中台陷中部,北北东向分布,是雄安新区地热...
近几十年来,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下,白洋淀湿地及其周边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本文采用综合识别遥感提取技术,对近40年来白洋淀湿地面积信息进行提取并分析其变化特征,在1986-1989年间,湿地面积增加253.29 km...
通过野外考察、室内测试分析及区域对比,对王莽岭地区风化壳的特征与夷平面的形成环境进行探讨.从地貌学、古岩溶、风化壳等方面验证了王莽岭地区存在一级夷平面(1 400~ 1600 m)和一级古宽谷—山麓面(800~1100m).通过...
岩溶区河流水化学昼夜动态变化的研究,对年际尺度河流监测计划制定、碳循环研究及其通量估算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本文选择桂江上游漓江典型岩溶河流,开展不同河段水化学高分辨率监测和高频水样取样工作,分析了水化学的...
河北雄安新区地热资源条件优越,以往的勘查开发层位主要在1 800 m以浅,探测深部岩溶热储,寻找高品质地热资源是支撑服务新区规划建设的迫切需要.本文以位于容城—牛驼镇地热田中南部的D18孔为依托,阐明了3 500m深度的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