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型环境风险物质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PFRs)被发现广泛分布于不同来源的环境介质中,如燃烧颗粒物、土壤/沉积物、天然有机质等.因其稳定性、持久性,且可以随着环境介质迁移和转化,EPFRs的生态环境风险可能被忽视...
为了评价生物炭的使用对生态系统,尤其是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的毒性影响,使用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C.elegans)来评估生物炭的环境风险.观察了生物炭原样、生物炭颗粒物和生物炭浸提液对线虫神经行...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斑马鱼(Zebrafish)作为受试生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死亡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为效应指标,采用基准剂量(BMD)法推导四溴双酚A(TBBPA)和镉(Cd)单一及联合暴露对不同生...
为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染毒对雄性大鼠肝组织及肝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系的影响,将32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DEHP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分别以0,300,1000,3000mg/kg DEHP的剂量连...
[期刊论文]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9年1期
现阶段,我国环境水质污染比较严重,基于此,笔者探讨了应用重组发光细菌监测水中环境污染物毒性的研究现状.重组发光细菌分为组成型与诱导型,国内外均在两类重组发光细菌构建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进展.基于重组发光细菌的传...
根据国内外研究报道,系统地总结了计算毒理学和化合物环境行为模拟在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二者的概念、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在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计算毒理学和化合物环境行为模拟在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
从垃圾渗沥液中毒性物质的来源、生物毒性测试表征方法的选择及针对渗沥液中典型污染物组分的生物毒性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实现渗沥液高效生物降解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有效削减垃圾渗沥液中有机污染物的生...
[期刊论文]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高氯代阻燃剂得克隆(Dechlorane Plus, DP)的广泛应用,使其在环境及生物体中被相继检出,已跻身环境中广泛存在的物质之一.目前有关DP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样品前处理和分离分析技术、环境污染水平及特征这两大方面,其生物体...
[学位论文] 南方医科大学 - 2015 - 博士 - 卫生毒理学
背景与目的: 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是一种环境化学污染物,它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和皮肤吸收进入机体产生危害。尽管随着用途的变化及替代化合物的广泛使用,人们对三氯乙烯在工业生产中职业暴露的机会越...
[学位论文] 汕头大学 - 2015 - 硕士 -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背景与目的:多溴联苯醚(PBDEs)普遍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和生物体中,在空气、水体、土壤、沉积物、水生生物甚至人体组织中均可检测到它的存在。由于其可随着食物链生物富集和放大,使得处于高营养级生物体内的PBDEs...
[学位论文] 汕头大学 - 2015 - 硕士 - 海洋生物学
三氯生(TCC)和三氯卡班(TCS)是两种被广泛应用于个人护理用品中的广谱型亲脂性杀菌剂,已在多种环境介质和生物体中检出。因其潜在的环境蓄积、生物累积和生物毒性效应,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本研究借助TCC对...
[期刊论文]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9年1期
目的 探讨硫酸锰对三种离体培养脑细胞及两种细胞模型的毒性损伤.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神经胶质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及海马神经元并建立神经血管单元模型(NVU)和单层BMECs模型.分别以125、250、500、1 000、2 0...
[期刊论文]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9年1期
目的 研究长春市冬季大气PM2.5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2016年1 1月16日至2017年3月18日期间基于空气质量指数的五级及以上雾霾天气采集的长春市大气PM2.5对RAW264.7细胞进行体...
[期刊论文]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9年1期
目的 应用水质理化指标和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hila)生物指标检测水质,探讨嗜热四膜虫在水环境质量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于2016年4月至8月,在东江东莞段依上游到下游选取4处采样点(A~D)采集水面下约0.5 m处表层...
[期刊论文]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9年1期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人类的肠道微生物菌群与健康密切相关,其对于药物、饮食以及环境中有可能暴露的污染物均表现出极高的敏感性、特异性.该文综述了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包括抗生素、重金属、持续性有机污染物、农药)对于肠...
[期刊论文]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9年1期
目的 研究硫酸镉诱导人胚胎肝(L-02)细胞热应激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表达及氧化应激作用,以探讨HSP70表达与细胞抗氧化作用的关系.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的L-02细胞分别暴露于终浓度为0(对照,双蒸水)、1、2...
[期刊论文]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9年1期
目的 对2-溴-5-氟三氟甲苯进行大鼠两代繁殖毒性试验,探讨其对生殖功能及子代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SPF级Wistar大鼠分别灌胃染毒0(植物油)、24.0、120.0、600.0 mg/kg 2-溴-5-氟三氟甲苯90 d,进行两代繁殖毒性试验.结果...
[期刊论文]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9年1期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富营养化水体中最常见、毒性最强、研究最广泛的一类藻毒素,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MCs除具有典型的肝毒性外,还具有免疫毒性.笔者主要从免疫器官的病理变化、免疫细胞、免疫相关酶以及基...
[期刊论文]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9年1期
循环miRNAs是重要的毒性标志分子,其含量极低、序列多样和长度较短的特性给分析检测带来挑战,成为决定其应用于新化学物质和材料的毒理学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关键.该文综述了目前可用于循环miRNA分析检测的方法,包括传统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