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季以模拟行人路边行走的方式对广州市17条代表性城区街道进行了挥发有机物(VOCs)采样和随后的实验室分析,同时用便携式测定仪对PM10和CO暴露水平进行了直接测定.结果表明,虽然同期公布的空气污染指数不高,但行人在...
虽然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已是一个成熟规范的检测污染物遗传毒性的方法,但其中仍涉及一些重要的方法学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本文在图示正确观测蚕豆根尖细胞内微核和染色体畸变,如染色体断裂、丢失及染色体桥等的基...
采用植物遗传监测系统,研究了新型杀虫剂吡虫啉和抑食肼对大蒜及蚕豆根尖微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植物根尖微核试验测得的微核千分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却有极显著性差异(P...
该此研究分别于5月和8月在广州市主要的交通干道进行空气样品采集,并运用吹扫-捕集/GC-MSD系统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文章对样品中的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等卤代烃化合物在街道微环境中的浓度水平;化合物含量...
应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推荐的毒性特性溶出程序(toxicity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TCLP),以及ICP-MS和ICP-AES技术研究了澳门城市垃圾焚烧底灰中重金属的淋溶,并结合蚕豆根尖微核试验评价了其潜在的生态与...
应用不同的生物材料对新型杀虫剂的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吡虫啉对泽蛙蝌蚪,黑斑蛙蝌蚪及青(鱼将)鱼的急性毒性表明,吡虫啉属于低毒农药.蚕豆根尖微核试验结果呈阴性,揭示其无致突变效应.
[期刊论文] 《上海环境科学》2000年Z1期
研究了吡虫啉和抑食肼对小鼠骨髓细胞及蝌蚪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上述两种杀虫剂在不同的暴露系统中,呈现了不同的致突变效应.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形成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它们对蝌蚪...
本研究应用蚕豆根尖微核试验对扬中市不同水体的遗传毒物污染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扬中市水体的遗传毒物污染集中在汇集了乡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污河道和死水沟塘.各主要河道及通江闸口基本没有污染.除新...
[期刊论文] 《水生生物学报》2004年1期
应用青蛙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研究了两种新型杀虫剂-吡虫啉和抑食肼对青蛙蝌蚪和成体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当吡虫啉为2MG/L时,蝌蚪红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浓度升高到8MG/L时,...
[期刊论文]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3年5期
探讨采用当前国际上较先进的DNA损伤检测技术-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又名彗星试验),来检测农药对小鼠DNA的损伤,尝试建立小鼠的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来评价农药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新型杀虫剂吡虫...
[期刊论文] 《重庆环境科学》2002年1期
应用不同的生物材料对新型杀虫剂的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吡虫啉对泽蛙蝌蚪,黑斑蛙蝌蚪及青(鱼将)鱼的急性毒性表明,吡虫啉属于低毒农药.蚕豆根尖微核试验结果呈阴性,揭示其无致突变效应.
[期刊论文]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2年4期
烷基酚类化合物是一类污染十分广泛,且具有诱发某些肿瘤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烷基酚类化合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9种烷基酚类化合物均能引起不同程度的DNA损伤...
[期刊论文] 《重庆环境科学》2000年3期
本研究应用蚕豆根尖微核试验对扬中市不同水体的遗传毒物污染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扬中市水体的遗传毒物污染集中在汇集了乡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污河道和死水沟塘.各主要河道及通江闸口基本没有污染.除新...
[期刊论文]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0年5期
探讨采用当前国际上较先进的DNA损伤检测技术-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来检测农药对蚯蚓DNA的损伤.由于蚯蚓是陆生生物与土壤生物之间传递污染物的桥梁,能很好地指示土壤环境的变化,是评价农药对生态环境安全性的一项...
[期刊论文] 《癌变.畸变.突变》2008年4期
大气气溶胶污染已成为城市的主要污染问题之一.气溶胶中含有多种毒害污染物,可能对生态或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特别是其可能存在的遗传毒性,已成为政府和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该文从气溶胶的矿物学特征、理化组成与遗...
[期刊论文] 《首都公共卫生》2014年1期
目的 探讨不同粒径的二氧化钛纳米颗粒(TiO2-NPs)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凋亡的影响.方法 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暴露于粒径为10、30、50、100 nm二氧化钛纳米颗粒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NR8383的细胞活力,Hoechst3...
[期刊论文] 《癌变.畸变.突变》2005年6期
背景与目的:检测澳门城市垃圾焚烧底灰的遗传毒性,评价其可能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材料与方法:应用蚕豆根尖微核试验检测底灰不同的浸泡液.结果:澳门城市垃圾焚烧底灰浸泡液在本实验的条件下引起了蚕豆根尖...
[期刊论文]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1期
目的 采用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和F1代雄性大鼠的生殖毒性实验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为综合评价其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昆明小鼠分为33、330、3 300 MG/KG DBP剂量组,经灌胃染毒,按常规方法进...
[期刊论文]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3期
该文采用ICP-MS和ICP-AES技术来研究澳门城市垃圾焚烧底灰中重金属的淋溶,以探讨其可能的环境行为和潜在的生态与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该底灰淋溶出来的重金属元素:铝(AL)、锰(MN)、钴(CO)和汞(HG)的浓度都低于0.01 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