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然而,从特提斯的形成演化到青藏高原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复杂过程.这一过程分为三个明显的演化阶段:古特提斯阶段、新特提斯阶段、印度-欧亚大陆碰撞与青藏高原形成阶段.古特提斯洋自早...
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5个前陆冲断带是中国重要的天然气富集区.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有统一的大地构造背景:①中生代属于特提斯北缘盆地群,统一的大地构造位置与古气候带控制下发育的沉积盆地形成区域性的中、新生界富气生...
沉积盆地的研究对于理解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狼山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中段, 构造演化历史复杂, 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存在争议.在对狼山西北缘乌兰敖包地区出露的"阿木山组"岩性特征、沉积构...
俯冲作用是改变地球内部物质演化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现代板块的启动时间一直存在争论.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内蒙古丰镇古元古代碳酸岩内超硅石榴石包体和榴辉岩捕虏体的发现,为研究岩浆起源深度和板块构造提供了窗口.矿...
[期刊论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9年1期
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是一个在我国大陆架上实施的以钻探我国陆架区深部地层为目的的科学计划,是介于大陆科学钻探(ICDP)和大洋科学钻探(DSDP,ODP,IODP)之间的大陆架地球科学探索计划.首批两口科学钻探井布设在南黄海...
云开地块东缘粤西圭岗镇附近寒武系之上不整合覆盖一套灰白色石英砾岩—含砾砂岩,由于缺乏化石和年龄依据,这套岩石的时代长期存有争议.利用LA-ICP-MS U-Pb测年手段,对该套含砾碎屑沉积岩及其上下层位进行了U-Pb测年,4...
朝鲜平南盆地寒武系包括黄州群和法洞群下部.为了与邻区及世界其他地区同时期地层进行对比,对黄州群(从下到上分为坪山组、中和组、黑桥组和林村组)和法洞群下部(戊辰组和古丰组)进行了生物地层学和碳酸盐岩碳和氧同位...
[期刊论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年5期
印度克拉通位于喜马拉雅山前断裂以南,与欧亚大陆相连,是一独立的地质构造单元,主要由Aravalli微陆块、Bundelkhand微陆块、Singhbhum微陆块、Bastar微陆块、东Dharwar微陆块、西Dharwar微陆块及南部麻粒岩微陆块7个太...
[期刊论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为了加深对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构造演化过程的认识,选择聂荣微陆块内的花岗质片麻岩和花岗闪长质片麻岩中的锆石进行 LA-ICP-MS U-Pb 定年,结果主要显示两组206Pb/238U 的加权平均年龄:一组为453.7±2.5 Ma;另一组为176...
[期刊论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安山岩是俯冲相关构造环境的特征岩石;对安山岩的研究,可以获得俯冲作用发生时代和俯冲过程的相关信息.报道了中天山地块南缘乌瓦门地区早志留世安山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其岩石成因和构造属性,为南天山洋及...
[期刊论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欧亚北极东部地区资源丰富,但由于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勘探程度低,盆地分布及其发育的构造背景仍存在很大的争议.在大量收集整理区域地质文献的基础上编制了该区构造简图,并对区域地质构造及其演化进行梳理.该区主要构造...
[期刊论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钻井液侵入水合物地层的室内实验模拟研究停留在较小尺度上且可靠性难以验证,尚需利用与实际地层物性参数较为贴近的沉积物模型,开展大尺度的实验模拟,为改善水合物地层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工艺和测井准...
三角洲沉积为滑塌型重力流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它对前端滑塌型重力流的沉积分布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以东营凹陷洼陷带沙三中亚段三角洲—前端滑塌型重力流沉积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钻井岩心、三维地震、测录井及分析测试...
[期刊论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7年6期
仲巴地体是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南北蛇绿岩带之间的重要构造单元,目前对其是否存在早古生代构造-热事件记录及构造属性判别尚不明确.通过野外观测、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和年代学分析,在仲巴地体中段的公珠错一带识别出一...
综合考虑了数值天气预报过程中的两种不确定性:初值和模式的不确定性,建立了一个拥有20个成员的中尺度集合预报系统来模拟1997年热带气旋Danny的路径和对流系统.发现模拟气旋路径的集合平均误差在12 h以后比所有成员的...
按照构造单元和构造阶段讨论中国和蒙古的演化史.中国前寒武纪地壳演化可分3大阶段:陆核的聚结(2.8 Ga);原地台在吕梁运动中固结和侧向增生(1.8 Ga);地台在晋宁运动中固化拼合成华夏超大陆(830 Ma).晋宁运动后,中国和蒙...
根据沉积物碎屑组分、粗碎屑楔状体、边缘相、古流向和沉积、沉降中心等重建了盆地结构、古地理和古地貌,认为该盆地是在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多岛洋体制下形成的一种复杂的、特殊类型的复合前陆盆地,它的形成和发展同金沙...
[期刊论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0年1期
w(Au)/w(Ag)比值在金矿床评价方面是一个重要的标志,也可以提供金矿成因的重要信息.对归来庄金矿床的w(Au)/w(Ag)异常进行地质统计学研究,利用指示克立格法研究w(Au)/w(Ag)的分布规律,查明Au的赋存部位,并对该区今后工...
根据野外地质及室内岩相学、矿物成分和岩石化学的研究,从华南腹地厘定了一条重要的中生代NE向富碱侵入岩带--绍兴恩平富碱侵入岩带.该岩带全长约1400km,宽100~150km,不仅发育有狭义的碱性岩(方沸黑云橄榄黄长岩、白榴...
[期刊论文]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英文版)》2013年1期
It has been debated whether there was southward movement of the South China Block (SCB) during the Cretaceous. In this study, a paleomagnetic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on the Late Cretaceous volca...
South China Block Late Cretaceous volcanic rock paleomagnetic secular variation paleomagnetic p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