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在过去的近50年里,沙漠化土地以其广泛的分布和迅速发展构成了区域主要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遥感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到2000年沙漠化土地已达到38.57×104km2,其中潜在和轻度沙漠化土地13.93×104km2,中度沙漠化...
为了揭示全球变化背景下矿业开发活动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长时序GIMMS AVHRR NDVI3g(1982-2013年)全球植被指数数据集和气候信息(年均降水量和气温数据),运用IDL编程实现数据合成运算、线性回归和趋势拟合,从时间...
为研究西江上游有色金属产业聚集区对河流沉积物环境的影响,在西江上游的刁江、龙江、融江和柳江四条河流选取12个采样点,分析测定了10种重金属元素(Cu、Zn、Pb、Cd、As、Cr、Ni、Tl、Sb和Hg)在沉积物中的含量,采用相关...
本文以赣南典型稀土矿区为重点调查研究对象,以岩(矿)石-风化壳-尾矿-水为系统,采用多学科多方法协同,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简称iRee)资源开采涉及到的水资源-环境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对采矿过程中的环境效应进行调...
研究采矿扰动区长时序、多维度 NDVI 变化趋势,有助于认识非自然生态区植被演替规律,对高强度开采条件下西北脆弱生态区地表植被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研究通过设立直接影响区、间接影响区和自然生态校...
在室内降雨模拟试验条件下,研究暴雨径流中农田氮素养分流失及施肥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农田暴雨径流氮养分的流失量与累积径流量成正相关;施用NH4HCO3显著地增大了农田径流中溶解态氮浓度及流失量(P=0.01),而对...
文章从4个方面简要介绍了青藏高原与全球环境变化的最新研究进展:(1)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与东亚环境演化;(2)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气候环境记录及重大气候突变事件;(3)青藏高原2 ka以来温度、降水变化特征;(4)青藏高原...
[期刊论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8年5期
通过培养基成分减少、碳氮源影响因素、培养基成分含量优化、培养时外界条件等系列实验,对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YL3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的培养条件受以上各因素的影响,培养基的最佳组成为葡萄糖...
概括介绍了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进展及其最新发展方向,提出了21世纪初我国全球变化科学的发展战略,对推动我国全球变化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论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7年8期
研究了2015年枯水期鄱阳湖水体(包括河口区、鄱阳湖主湖开阔区)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光吸收特性,并讨论了CDOM光吸收特性与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个鄱阳湖水体中CDOM在254、280、350和440 n...
[期刊论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年11期
建立了垃圾渗滤液在土体中的扩散方程,提出了渗滤液中的污染物在土体中扩散系数的实验测量方法和垃圾填埋场中污染物强度的数值计算方法.运用有限元方法对垃圾渗滤液在土体中的扩散进行了静态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在取得...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在监测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动态的影响时所采用的一些敏感性指标: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商、CO2通量和qCO2、轻组有机质和颗粒态有机质、溶解态有机碳(DOC).大量的研究表明,与土壤有机碳相比,微生物...
[期刊论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2年1期
通过对四平地区生态地质环境的调查,对该区水、土壤、大气、区域稳定性、生物资源、地层条件、放射性、矿藏、地方病、旅游地质及垃圾等进行环境现状综合评价.利用ISODATA模糊聚类分析法对该区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
系统地综述了DOC的来源、组成、性质、影响因素、环境效应及测定方法等.尽管关于土壤DOC的研究目前还不完善,至今对DOC的组成、性质等问题都不是很清楚,但现有的研究已经表明,DOC是土壤圈中一种非常活跃的化学物质,它对...
江顶崖古滑坡位于甘肃舟曲白龙江左岸,区内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复杂,多高山峡谷且河流纵坡降大,晚第四纪以来强烈活动的坪定—化马断裂带从区内通过,造成地层岩性极为破碎,古滑坡发育,且复活特征明显.在遥感解译和现场调...
以天水地区渭河南岸大砂沟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以及历史资料的统计,初步了解该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松散物源的补给条件、活动历史;详细研究了该泥石流的运动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结果 表明:该泥...
为了研究地表颗粒物中重金属含量在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以西安市临潼区为研究区,选择工业区、居民区、商业区、交通区和旅游休闲区5个不同功能区,共采集75组地表颗粒物样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
为探究高寒区冰川分布格局及其对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因子的响应机理,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样区,以TM影像、DEM和气象站点资料为数据源,借助RS和GIS技术提取冰川边界信息,采用线性回归模型估算研究区气温和降水数...
景观连接度用来度量景观空间单元之间的连续程度,它同具体的生态过程相结合可有效表征景观的功能特性.已有景观连接度的研究往往缺乏长时间序列动态变化的分析,且从不同区域尺度开展的研究也较少.同时,关于影响景观连接...
大气降水是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确定降水入渗补给量对地下水资源管理和规划有着重要意义.以茂名市为研究区,基于WetSpass分布式水文模型及GeoSOS-FLUS模型,结合GIS技术,估算2010年的降水入渗补给量,分析未来土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