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论文] 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 - 2014
印度尼西亚穿越流是西太平洋暖池和印度洋之间热量传输的重要载体,也是北大西洋热传送带在低纬地区惟一的连通渠道,其强弱变化与海平面升降、岁差调控下的太阳辐射量变化引起的季风活动,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现象等密切相...
[会议论文] 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 - 2014
震旦(埃迪卡拉)纪(635-541 Ma)沉积地层中含有丰富多样的大型具复杂纹饰的微化石,通常被称为大型具纹饰埃迪卡拉纪微化石(Large ornamented Ediacaran microfossils).它们出现于马雷诺冰期(635 Ma)之后,并迅速繁盛达到...
[会议论文] 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 - 2014
准噶尔盆地中-下侏罗统界线划分问题历来就有分歧,一般认为在三工河组与西山窑组之间,同时也存在应置于三工河组内部的观点.本文通过盆地10口余探井和多条露头剖面古生物、岩性、电性、沉积环境及古气候等方面的分析,建...
[会议论文] 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 - 2014
济阳坳陷页岩油气具有良好勘探潜力,东营凹陷页岩主要出现在沙四段上部、沙三段中、下部,可发现各种门类的古生物化石,是有机质的主要贡献者.生物与环境是地球生物圈这个统一体重的一对矛盾.它们互相依存,又相互制约和...
[会议论文] 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 - 2014
国际上,Lochkovian阶和Pragian阶牙形刺生物地层的研究已有了较好的基础,Lochkovian阶已划分出11个牙形刺带,Pragian阶划分出3个牙形刺带,为泥鳅河组牙形刺的对比提供了标准和依据.这些牙形刺带目前在中国大多数还没有...
[会议论文] 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 - 2014
柴达木盆地是发育在柴达木地块之上的中新生代盆地,新近系厚度大,分布广,已发现的生物门类有介形类、腹足类、轮藻类、双壳类及少量的哺乳类和孢粉化石等,而沟鞭藻类化石在目前公开发表的资料中,还未见报导.本次研究在...
[会议论文] 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 - 2014
红树林是热带、南亚热带海岸的特殊植被类型,通常分布隐蔽的海湾和海水可以渗入的河口湾冲积的泥滩或泻湖中,很少数生长在泥沙覆盖的珊瑚礁上.其花粉化石对于在油气勘探中地层划分对比、古环境、海平面变化、岸线变迁、...
[会议论文] 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 - 2014
本文涉及的研究区主要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和北部地区,包括准噶尔盆地地层分区的克拉玛依小区北部、乌伦古河小区大部及萨吾尔山小区东缘一隅,西起艾里克湖,东至青格里底山,南抵三个泉,北达额尔齐斯河.本地区的晚白垩...
[会议论文] 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 - 2014
在珠江三角洲ZK201-2孔的3.8-45.55m沉积物中共取样87个,均见有硅藻化石,虽然丰度差异较大,但能系统连续地分析.通过硅藻的属种变化,可以再塑当时的古环境.根据咸水种、半咸水种和淡水种的比值,可以确定其沉积相.根据硅...
[会议论文] 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 - 2014
本文对广西南垌五指山组、巴平组下段所产丰富的牙形石进行了系统的检查和研究.经研究表明,南垌剖面巴平组下段20-30层牙形石系统演化特征与Sandberg&Ziegler et al.(1978)快速演化类群的系统发生、谱系演化十分相似.且...
[会议论文] 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 - 2014
河南全新世古气候已有文献报道,但尚有许多细节有待深入工作.本节以河南清丰县六塔村ZK4钻孔、郑州市中牟县刘集乡大吴村ZK5钻孔的孢粉资料和TCO资料为依据,结合地层岩性和测年数据对河南全新世以来古气候进行分析.全新...
[会议论文] 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 - 2014
新西兰东南岸外相对海平面变化受全球海平面升降、构造和南阿尔卑斯山系沉积物供应的共同影响.东南新西兰的水团和洋流活动受陆地及其地貌特点强烈影响,主要南半球海洋锋在此都发生向南挠曲,特别是沿新西兰南岛南部和东...
[会议论文] 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 - 2014
浮游有孔虫壳体记录着海洋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有关信息,反映了海水温度、盐度、营养物质、初级生产力和水体结构等环境因子.运用时间系列沉积物捕获器对水柱中不同深度的浮游有孔虫壳体进行时空尺度上的高分辨率通...
[会议论文] 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 - 2014
研究区包含海域辽东湾坳陷及辽河油田的中南部地区,将两个地区作为统一整体进行分析,以便能完整地分析渐新世古湖泊生物群的演化过程.作为断陷盆地的典型代表,辽东湾坳陷渐新世古湖盆具有快速沉降,缓慢抬升特征,古湖泊...
[会议论文] 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 - 2014
埃迪卡拉纪是新元古代最后一个纪,是新元古代雪球地球事件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间地质历史最重要的转折时期,在研究地球早期生命演化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华南的埃迪卡拉纪地层连续,界限清晰,含有丰富的宏体化石...
[会议论文] 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 - 2014
关于西藏地区中生代沟鞭藻的正式报道迄今只有零星几篇文章,且都集中于羌塘盆地.已有的研究表明,羌塘盆地是中国最大的海相含油气盆地,盆地内中生界地层厚度大,分布范围广,是盆地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当前研究对象即是...
[会议论文] 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 - 2014
伊犁盆地为北天山与南天山所夹持的山间盆地,是前二叠纪褶皱基底基础之上,经历了二叠纪裂谷、中生代至新生代早期坳陷和新生代晚期隆升三个阶段形成的复合型盆地,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尤其是二叠纪末的海西运动对盆地...
[会议论文] 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 - 2014
通过对泥河湾盆地41条剖面6个钻孔晚新生代地层和微体古生物的调查研究,发现非常丰富的介形类,计26属70余种,有孔虫4属4种,其中介形类自下而上可明显地划分为5个组合带:1.Potamocypris plana–Candoniella–Ilyocypris...
[会议论文] 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 - 2014
放射虫现代生态学知识是其古海洋环境应用的重要基础.南海是现代海洋和古海洋研究的热点区域.选择两条典型断面18°N和113°E,采用浮游生物分层拖网取样和Rose-Bengal染色方法,首次揭示了南海断面春季放射虫活体和遗壳群...
[会议论文] 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 - 2014
研究区位于苏丹红海南部海域,红海盆地中西部.本课题研究目的层主要发育新近系中、上新统至第四系更新统裂谷期及后裂谷期碳酸盐岩、蒸发岩及碎屑岩沉积.本项目对采自研究区6口钻井56个岩(芯)屑样品进行了钙质超微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