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论文]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 - 2006
贡嘎山山地生态系统垂直带位于我国东部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区与青藏高原东部高原温带半湿润区的过渡带,具有自亚热带至寒带的各种植被类型,植被自然垂直分带十分显著.对该垂直样
[会议论文]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 - 2006
低温、干旱、养分不足、强风、盐碱和水分胁迫等都可能限制森林的分布,从而形成各种森林分布限界.一条"最显著的植被界限,是当山体达到一定高度时出现的森林分布上限",即"高山林
[会议论文]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 - 2006
甲烷对全球变暖的贡献率达25%,仅次于二氧化碳,而且单分子甲烷的增值潜势是二氧化碳的15~30倍.正因为如此,甲烷通量研究备注关注,且已涉及到全球各类生态系统.其中,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其土壤处于厌氧环境当中利于甲烷古...
[会议论文]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 - 2006
树木年轮资料在研究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青海南部玉树地区建立了4个川西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balfouriana(Rehd.Et Wils.)Hillier ex Slavin)的树轮宽度序列,长度在290~485年之间,
[会议论文]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 - 2006
在青藏高原中部错鄂和兹格唐错利用沉积物总有机质、植物残体、桡足类动物壳体和碳酸盐测定了一系列14C年代.表层沉积物的年代表明青藏高原中部湖泊存在明显的碳库效应,对于不同的测年物质,其所受到的碳库效应的影响程...
[会议论文]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 - 2006
正构烷烃广泛分布于植物和其他生物体中,不同来源的正构烷烃具有不同的分布类型、碳数范围及主峰碳数.陆生高等植物中的正构烷烃来源于蜡脂,且碳链较长(n-C25~n-C35),通常以n-C27、n-C29或n-C31为主峰的单峰型特征,具有...
[会议论文]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 - 2006
人类工程活动对多年冻土环境的影响是评价人类工程活动对冻土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修建青藏公路时的工程干扰带与非干扰带为对比,研究了人类工程活动对多年冻土环境及其融化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扰带的...
[会议论文]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 - 2006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各国政府和科学界乃至普通民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众多科学家力求从过去和现在的变化中展望未来趋势.青藏高原是对全球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的地区之一.本文分析了青藏高原在1971-2000年气温、降水、潜...
[会议论文]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 - 2006
喜马拉雅弧形造山带东部弧顶-"东构造结"区跨越中、印、缅三国交界部位(92°E~97°E,26°N~30°N).它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汇集的东南缘地区,亦为多元地质构造的错综交错部位.它在青藏高原隆升,两陆-陆板块碰撞、汇...
[会议论文]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 - 2006
根据1954-2001年国家基本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青藏高原63个基本气象站,平均每站每年发生沙尘暴5.3日,频率之高仅次于宁夏,新疆,内蒙,甘肃四省(区),并有10个站平均每站每年有沙尘暴10日以上,是我国沙尘暴多发区之一.此外...
[会议论文]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 - 2006
云南位于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东南部,著名横断山地掃帚状辐射的区域,地质、地貌基础复杂,地壳运动活跃,高原、高山、峡谷陡坡和盆地地貌兼俱,大江大河流淌,重力侵蚀和流水切割侵蚀强烈(以金沙江为代表,成为云南水土流失...
[会议论文]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 - 2006
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缘,北接青海、南接滇西北、隔金沙江与西藏昌都地区相望,横断山脉的雀儿山、沙鲁里山、牟尼茫起山、大雪山纵贯全境,地形地势复杂多样,境内河流金沙江、
[会议论文]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 - 2006
青藏高原约有湿地941.2万hm2,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面积最大而类型独特的高原湿地.本文根据以往的调查研究积累和参考有关资料,将本区湿地试分为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
[会议论文]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 - 2006
青藏高原较高的海拔高度和严酷的气候条件使得高原上发育着世界上中低纬度地区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多年冻土.与高纬度冻土相比,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具有温度高、厚度薄和敏感性强的特点,因此也更容易受到全球气候变化以及...
[会议论文]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 - 2006
青藏高原广泛发育的冰川,使得冰芯研究不仅弥补了高原气象资料地区覆盖度的不足,而且为研究高原气候变化时空特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对高原北部敦德、古里雅及马兰冰芯记录与高
[会议论文]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 - 2006
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关键区域之一.高空大气环流与地面气候要素密切相关,且高空大气受人类活动和地面地形地貌的影响较小,对较大尺度的背景气候场变化应该具有较好的指示
[会议论文]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 - 2006
本文在研究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流域水循环机理的过程中,发现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元驱动下,变化着的环境从不同层次改变着水文循环的机理和过程,发现若干新事实.首次提出水循环非均衡理念,设计了环境变化条件下陆...
[会议论文]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 - 2006
研究表明我国沙尘暴主要发生区域在青藏高原和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12-3月沙尘暴发生中心集中在青藏高原.由于青藏高原的沙尘暴可以直接将沙尘物质输送到对流层中上部,对大气粉尘的贡献不可忽视,从而已引起了科学界的广...
[会议论文] 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 - 2006
风尘颗粒的粒径分布特征包含了搬运粉尘的风力场以及搬运距离和高度的详细信息.通过慕士塔格海拔6350m和7010m高度处冰芯中微粒的粒度和粒径分布特征的分析,初步获得了该支冰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