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浅水陆架区大量的探井资料和二维地震资料,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对珠江口盆地距今21~10.5Ma地层段的研究表明,该段地层可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在各层序相应的体系域内均发育深水扇沉积,并且各层序的深水扇都叠置在白云...
神开断层位于开平凹陷北部,是发育在南海被动大陆边缘洋陆过渡带的大型伸展拆离边界断层.本文以高精度2/3D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为基础,首次对神开断层的三维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进行剖析.根据断距变化,结合走向、倾向、倾...
根据微体古生物分析建立起来的珠江口盆地第三系相对海平面曲线,具有与全球海平面变化相一致的三级旋回和不一致的二级旋回.三级海平面升降导致了各沉积层序体系域在宽广陆架和陆坡之间的迁移,研究证实,位于南中国海北...
对乐山市2016年12月—2017年2月的大气污染特征及气象条件进行研究分析,并结合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用聚类方法、PSCF(潜在源贡献因子法)、CWT(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分别模拟了研究期间PM2.5的主要潜在源区.结果表明:...
南海北部及珠江口盆地渐新统-中新统界面(约23.8 Ma)代表一个重大地质事件:在南海乃至东亚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构造运动, 本文定名为"白云运动".研究证实,白云凹陷23.8 Ma以前为浅海陆架沉积,但随着南海扩张脊向南跃...
[期刊论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6年2期
白云凹陷属珠江口盆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通过对二维地震剖面上模糊带的分析,凹陷中心发育北西西向展布、面积约1 000 km2的底辟带,底辟幅度最大可达8 km高精度磁力资料显示底辟带为一个低磁异常区.底辟构造包括龟背上...
利用白云凹陷北坡钻井资料、地球物理资料以及ODP相关资料进行的井震分析、地层对比和地震地层学解释表明,珠海组顶、底界面T6(距今23.8 Ma)和T7(距今32.0 Ma)为两次南海大规模构造运动形成的大型不整合界面,是沉积-构...
[期刊论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3年3期
以往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成果存在众多的缺陷,本文以江苏省为例,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其1978~1995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①江苏省的...
32.0~16.0 Ma、特别是23.8 Ma以来的构造运动导致南海扩张、岩石圈拉伸减薄,地幔物质和深部热液流体异常活跃,热流背景明显增高,这不仅制约着珠江口盆地南部的沉积环境与沉积作用,同时也对深层砂岩储层的成岩演化过程...
[期刊论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9年2期
箕状断陷是中国东部陆架边缘盆地常见的洼陷样式,其陡坡带是有利的油气成藏区带之一.控洼边界断裂对于陡坡带油气成藏具有明显控制作用.断裂带内部结构导致下盘油气成藏模式不同于上盘.以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X洼控洼边界...
[期刊论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8年4期
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是南海北部油气勘探重要的前景地区,但是目前对白云深水扇的体系域构成及沉积演化过程的理解仍有待加强.基于三维地震剖面、钻测井数据和平面属性综合分析,探讨了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13.8 Ma前后FS...
[期刊论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8年4期
当前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依据大多源自于河口附近地层叠置规律的分析,而忽略了地层叠置关系在沉积体侧向上的变化,以至于体系域的划分标准受到沉积体范围的限制,使得层序地层划分方案不具有唯一性,难以开展凹陷内更大范...
趋磁细菌是一类在细胞内合成磁铁矿(Fe3O4)或胶黄铁矿(Fe3S4)磁小体的微生物,广泛分布在水环境和沉积环境,在铁、硫、碳、氮、磷等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趋磁细菌培养条件苛刻,目前对环境趋磁细菌的多...
南海盆地是东南亚陆缘最大的、含有丰富油气等资源的边缘海盆地.对于南海大陆斜坡带的发育、沉积演化与南海盆地构造作用及动力学过程的响应关系等方面缺乏深入认识.依据地震、测井及岩心等丰富资料,对南海珠江口盆地东...
[期刊论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7年2期
珠江口盆地靖海凹陷中新统发育大量密集分布、走向多变、延伸长度有限、断距小、倾角陡且互相切割及平面上呈多边形几何特征的小型正断层.综合研究认为,该系列小断层为非构造成因的多边形断层.多边形断层是由于地层超压...
以2006~2015年四川南部的MODIS 3km AOD日产品及地面观测数据为基础,利用本地CE318数据对MODIS AOD产品进行校验,确保AOD产品的可用性;建立了AOD与PM2.5/10之间的关系模型,并重点分析了川南城市群的大气灰霾时空分布特...
[期刊论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7年6期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文昌组为裂陷期沉积,裂陷初始期沉积的文五段发育优质储层.为了揭示优质储层成因机理,综合利用地震、钻井、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压汞曲线等资料,对凹陷南部LF-A洼文五段的沉积、储层及成岩作...
珠江口盆地东部历经30多年的勘探,发现了一系列大中型油田,同时也留下一批难以动用的含油构造.这些构造主要有两大特点:①储量规模较小或不落实,开发不具商业性;②储层物性或原油品质较差,产能不具经济性.借助思路创新...
多年的勘探实践和全区系统的层序地层研究证实,渐新世与中新世的界面为珠江口盆地的重大沉积—构造转换面,对应着南海扩张脊的跳跃和偏转、古珠江物源突变等白云运动重大事件(距今23.8 Ma左右).该事件导致白云深水区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