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论文] 2009年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研讨会 - 2009
贵州省是地质灾害的多发省之一,本文利用GIS技术,从DEM数据提取定量化地貌参数——坡度、地形起伏度、地形粗糙度以及水系等,从构造体系中提取活动断裂。将坡度、起伏度、粗糙度等几个因子栅格化,求取水系和活动断...
[会议论文] 2009 第八届ESRI中国用户大会 - 2009
在进行大区域研究时,需要同时使用多幅地质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因此,需要对多幅地质图进行接边.现有的数字地质图都是在MapGIS环境下制作而成的,MapGIS中图幅间区文件的无缝拼接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探讨利用ArcGIS的...
[会议论文] 第16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 - 2007
利用多标准评判方法结合GIS技术对安太堡露天矿区复垦土地进行评价,选择出宜农耕地的位置以及面积,并对适宜耕地进行等级评价。在该露天煤矿可利用的耕地资源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排土场边缘的原地貌中未进行废土排放目前...
[会议论文] 第16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 - 2007
本文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方法,依据土壤分布特征,结合已有的土壤图、数字高程数据和野外实测的土壤光谱数据,以杭州市研究区为例,设计一种基于LANDSATM+数据的决策树分类和目视判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土壤类型制图。结果...
[会议论文] 第二届全国国土资源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 - 2006
遥感技术在区域地质填图中的应用可以丰富和完善区域地质调查方法,并且通过提取遥感影像中的地质构造信息,可以为区域地质填图提供宝贵的资料.本文选择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作为研究区,在对研究区的遥感影像做几何校正和...
[会议论文] 第二届全国国土资源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 - 2006
以安徽铜陵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ETM+卫星数据,结合区内区域地质及成矿作用特征,设计了以主成分分析为主的铁氧化物信息和含羟基矿物蚀变信息提取模型,成功地提取了该区矿化蚀变信息;通过图像处理方法,对获得的矿化蚀变...
[会议论文] 20世纪的中国地质学研讨会 - 1999
大别经缘北淮阳地区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作用使该区广泛发育的以下古生界为主体的中、浅变质构造地层,在数百公里的范围内向NE逆冲(掩)于石炭系和中侏罗统之上,形成一系列构造窗、飞来峰和逆冲(掩)断层带,其最小...
[会议论文] 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51:青藏高原活动构造与构造地貌研究进展 - 2014
构造和气候变化之间相互作用下大河(长度超过1000公里)如何演化是地球科学的基本问题,因此我们对东喜玛拉雅地区雅鲁藏布江和横向河流苏班西里河之间分水岭地区的第四纪地貌和沉积开展野外填图以及地层和沉积分析工作....
[会议论文] 第七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讨论会 - 2013
[会议论文]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 - 2009
呼和浩特四子王旗大庙岩体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索伦-林西缝合带南侧,是该区最靠近兴蒙造山带的花岗岩基并与北北东向区域构造线平行展布,其东北角紧邻白乃庙地块和温都尔庙蛇绿岩带.它所属的北方造山带是古亚洲洋闭合过程...
[会议论文] 第二届高校科技创新高层论坛 - 2008
自划归教育部管理以来,中国地质大学更加重视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合作,充分发挥学校传统专业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国土资源大调查和固土资源其他重大科技项目研究,面向国土资源领域,主动服务于国家目标,以项目带...
[会议论文] 首届全国国土资源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 - 2005
本文以浙江省为研究区,采用基于MODIS数据的分裂窗算法反演陆面地表温度(LST),参照实测温度对陆面地表温度进行修正,建立了地表温度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遥感数据模型.结果显示应用该模型反演的土壤含水量接近实测值,说明...
[会议论文] 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 - 2003
1.在高喜马拉雅带对原"聂拉木群"进行分解,将其下部一套以各类片麻岩、混合岩夹石英岩为主的岩石组合新建为亚东岩群.并从其中解体出多种不同岩石类型的变形变质侵入体,其变质变形特征与北喜马拉雅带康马岩体、哈金桑惹...
[会议论文] 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 - 2003
西藏南部近期地层古生物学的研究为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起始时间提供了证据.该区白垩-古近纪界线附近地层和沉积特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在主要剖面,界线上下地层为不整合接触.在仲巴和岗巴地区,白垩-古近纪界线以Orbi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