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论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 - 2011
依托“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在南海西南次海盆成功实施了海底地震仪3D探测。科学目标是通过在长龙海山链扩张脊上布设三维台阵,探测扩张脊下面的深部构造,特别是岩浆输送通道,因...
[会议论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 - 2011
DY115-21航次第6航段西南印度洋中脊综合地球物理调查,本航段的重点是印度洋中脊构造的三维海底地震仪(OBS)勘测,对其勘测结果进行总结。
[会议论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 - 2011
亚丁湾是一个典型的渐进式开裂扩张的海盆,本文通过对其系统的研究和描述总结出渐进式扩张演化盆地的基本特征,从亚丁湾开裂扩张特征提炼总结出了渐进式开裂扩张海盆的特点。
[会议论文] 2011海洋和综合地球物理发展研讨会 - 2011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其深部地壳结构的研究对深入认识南海共轭边缘的构造属性、深海盆形成演化历史、含油气盆地的形成机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南海地壳结构的深地震探测从构造区域上可分为海陆过渡...
[会议论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 - 2009
[会议论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 - 2009
[会议论文] 中国海洋学会海底科学分会成立暨海底科学发展战略研讨会 - 2003
以马尼拉海沟及周边为研究对象,从中国地震台网数据中心共搜集了1965个地震目录,时间为1978年至2002年,震级Ms4级以上.收集了美国哈佛大学确定的270个地震震源机制解,计算了各次地震的主压应力方向.在此基础上,从地震的...
[会议论文] 中国海洋学会海底科学分会成立暨海底科学发展战略研讨会 - 2003
本文简要阐述了单台地震记录反演对海洋动力学研究的意义.较详细地给出了岩石圈各向异性反演的原理和常用方法、S波速度结构反演的接收函数原理和方法.给出了石岛地震台各向异性反演实例.
[会议论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19届年会 - 2003
本文对冲绳海槽及其邻区的地壳及上地幔P波速度结构进行了研究,对于了解海槽扩张机制、地幔对流和构造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论文] 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27:海洋地球物理 - 2014
南海西北部地质构造复杂、油气资源丰富,其中蕴含有南海形成演化的重要信息,这里发育有西北次海盆、西沙中沙微陆块、西沙中沙海槽、珠二珠三凹陷和琼东南盆地等构造单元,是研究陆壳减薄、盆地裂陷、陆缘张裂、海底扩张...
[会议论文] 大数据、云计算与地球物理应用研讨活动 - 2014
全扩张速率小于20mm/yr的超慢速洋中脊占全球洋中脊的25%,主要包括西南印度洋中脊(SWIR)和北极大洋Gakkel Ridge.超慢速洋中脊由于在构造、岩浆和热液活动等方面的特点而被确定为新一类洋中脊,它们拥有独特的非岩浆断裂...
[会议论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 - 2010
海底地震仪(OBS)作为一种有效的海底构造探测工具,直接布设在海底,观测能力强,既可以用于人工地震观测,也可以用于天然地震观测,在世界范围的海洋调查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洋中脊,俯冲带,火山型大陆边缘和非火山型...
[会议论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 - 2009
海底滑坡通常属海洋沉积中较为常见的重力流沉积类型,在大陆边缘和深水海底峡谷演化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人们在海底滑坡的类型、形成机制及其控制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进
[会议论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 - 2009
1.洋中脊研究的重要性及现状洋中脊作为地球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巨型活动构造带,是海底扩张的发源地,也是岩浆作用最为活跃的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热液硫化物矿产和极端生物基因资源.洋中脊的调查和综合研究对地球演化历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