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4年5期
沉积盆地的油气生成、运移和成藏过程与盆地流体作用密切相关,而异常压力环境下流体活动有其特殊性,因而与之相关的油气运移和成藏也有其特殊性.对于异常压力体系(包括高压和低压)而言,存在2类流体系统,即半开放型和封...
[期刊论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4年5期
坡折带是层序样式划分的重要依据.大量地震剖面的精细解剖表明,莺歌海盆地坡折带可划分为构造坡折带和沉积坡折带,进而将层序构成样式划分为四类,即挠曲坡折型、断裂坡折型(生长断裂型)、沉积坡折型(陆架陆坡型,相当于...
[期刊论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5年2期
莺歌海盆地由于独特的沉积地层和温压场特征,使得盆地内的储层成岩演化也具有了与众不同的过程和特点.通过对莺歌海盆地内有钻井证实的两种超压体系类型(自源型和传导型)的对比研究,阐明了其成因差别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根据调查收集到的2015年四川省工程机械、农业机械、铁路机车、船舶和民航飞机的保有量、活动水平等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了非道路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分析了2015四川省非道路移动源的尾气污染排放特征,并建立...
[期刊论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7年1期
海底水道不但是沉积物搬运过程中从源到汇的关键环节,而且由于其中常常发育可作为良好油气储层的砂岩,近年来已成为深水沉积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莺歌海盆地乐东区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在建立了该区莺歌海...
为厘清高演化富有机质页岩孔隙特征及形成机理,以上扬子黔南地区下寒武统九门冲组页岩为例,采用岩石薄片、全岩X射线衍射、低温氮气吸附、高压压汞-吸附联合测定、氦气孔隙度测试、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热演化史及孔隙...
[期刊论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6年12期
热演化程度较高、有机质丰度偏低的碳酸盐岩烃源岩的有效性及其对油气藏的贡献评价正成为影响我国深层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一个关键性问题.以塔中地区为例,通过有效烃源岩TOC下限确定、有机质丰度的测井响应和影响因素...
应用电子显微探针元素分析技术,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的贝壳(棱柱层和珍珠层)进行了19种元素(Ag、Al、Au、Ca、Co、Cu、Fe、Hf、Mg、Mn、Mo、Na、Re、Se、Sn、Sr、Tl、V、Zn)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元素面分布...
[期刊论文]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1999年1期
采用新型复配引发体系,以丙烯酰胺为单体,通过均聚后水解方式聚合,合成出作为油田驱油剂用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考察了影响合成超高Mr(聚丙烯酰胺)的因素,确定了聚合工艺:溶液的pH值为10.5~11.5,起始反应温度...
南海南部海域油气资源丰富,由于盆地沉积厚度大、沉积相横向变化快和构造演化复杂等原因,致使该海域新生代地层的划分方案差异大,地层时代的认识也存在较大分歧,这极大地制约了对盆地油气资源评价的正确认识.本文在总结...
基于琼东南盆地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对中央峡谷体系的形态特征和内部充填结构进行了描述和解剖,指出中央峡谷体系的“分段性”和“多期次性”特征.通过对该大型轴向峡谷体系在不同部位和不同演化阶段的差异性对比,结合...
利用1966~2005年海南地区18个市、县逐日雷暴观测资料及NECP再分析资料和EOF分析方法,分析了海南地区雷暴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其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南雷暴的年际变化呈较明显的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丰要旱现...
地层水化学特征往往反映出盆地流体的成因和演化信息.莺歌海盆地地层水样品分析表明地层水矿化度可划分3个带,即非底辟带、底辟带上方常压段和超压段.非底辟带地层水矿化度接近于正常海水,而超压带为具有较低矿化度的N...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哈尔金气藏(营城组)是烃类(CH4)与CO2混合气藏.对哈尔金混合气藏成因、气源特征及成藏期次研究表明,该混合气藏是烃类先于CO2注入,气藏定型于新近纪,属晚期成藏.根据天然气在气藏中浮力与毛细管力平衡...
[期刊论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5年22期
试验研究了反复应力波作用下断续节理岩体的疲劳破坏过程和特征,讨论了节理充填性质、节理倾角、侧向静压等因素对岩体动态疲劳破坏的影响.结果表明:疲劳损伤累积过程受节理倾角与应力波传播方向影响,两者夹角越大损伤...
[期刊论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5年5期
含盐层序原始沉积的典型特征是盐类岩石与超压泥岩等构成互层的多韵律结构.盐和泥作为一个整体,与纯粹的厚层的盐或泥相比,其塑性变形能力和行为具有特殊性.针对这一特点,提出了盐-泥层和盐-泥构造的概念.盐-泥层是指盐...
本文简述了浊积体的研究历史,分析了细粒浊积体的特点、形成过程、相模式、石油地质意义及其识别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新进展.指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将来的研究方向.
从污水中筛选到了一株絮凝活性较好的絮凝剂产生菌,分别研究了碳源、氮源、供氧量、培养温度等条件对其产絮凝剂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淀粉是较好的碳源,蛋白胨等有机氮作氮源较好,供氧量较大有利于产絮凝剂,最适宜...
[期刊论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8年5期
LKQ超深层稠油油藏由于埋藏深,常规稠油开发方式无法实现有效开发,为世界难题.吐哈油田公司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利用天然气作为介质注入油藏进行天然气吞吐采油,取得初步效果.2005-2006年进行了二轮次矿场单井试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