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论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八届年会 - 2012
本论文利用跨越海原断裂带部分剖面资料,对该段地震剖面进行初步构造解释,研究海原断裂带的深部几何形态和其两侧地壳上地幔细结构,为探讨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变形机制提供地震学依据。
[会议论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19届年会 - 2003
我们将汇报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华北地区的上地幔结构所取得的一些初步成果,并且联系该地区的地表观测资料对华北地区的大陆构造变形及其演化进行初步、探讨性的讨论.
[会议论文] 第七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 - 2001
热年代学研究表明,青藏东缘存在两期新生代高钾岩浆活动,其活动时限分别为40~28Ma和16~0Ma.两期高钾岩石在地质背景、岩石类型和地球化学特征上明显不同,表明早期高钾岩石是在转换压缩过程中产生的,起源于富集地幔的...
[会议论文] 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51:青藏高原活动构造与构造地貌研究进展 - 2014
构造和气候变化之间相互作用下大河(长度超过1000公里)如何演化是地球科学的基本问题,因此我们对东喜玛拉雅地区雅鲁藏布江和横向河流苏班西里河之间分水岭地区的第四纪地貌和沉积开展野外填图以及地层和沉积分析工作....
[会议论文] 第七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讨论会 - 2013
[会议论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九届年会 - 2013
由于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使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其边缘新构造运动非常强烈,形成一系列弧形构造带[1].北祁连-河西走廊过渡带是青藏高原东北缘典型构造带之一,处于青藏块体与鄂尔多斯块体和阿拉善块体的汇聚部位,是研...
[会议论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八届年会 - 2012
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块体与鄂尔多斯块体、阿拉善块体的交汇区[1],是印度与欧亚两大板块碰撞作用由近南北方向向北东、东方向转换的重要场所,是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扩展的前缘部位[2-3].长期以来,由于活动的青藏高...
[会议论文] 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 - 2011
[会议论文]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 - 2003
阿尔金山地处青藏高原的北缘,是解决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和中国西北大陆动力学问题的关键地区.近年来本区已经成为国际地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并积累了丰富的年龄数据,包括中美合作阿尔金课题组提供的部分年龄数据.本文综合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