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论文]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6
2016年3月17日开始,位于鲜水河断裂带南段西侧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磨西镇附近出现频繁小震活动,相继发生3月18日ML4.4、21日ML4.0、24日ML4.2和25日ML3.9级地震,最高日频次达102次,属于典型的小震群活动.本文...
[会议论文]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6
大凉山次级地块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处于川滇块体、巴颜喀拉块体与华南块体的接合部位,受到这几个块体运动的共同作用,发育众多规模大、活动强烈的全新世活动断裂,主要包括龙门山断裂带SW段、安宁河断裂、则木河断裂、...
[会议论文] 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大会 - 2015
由于本次乐山金口河5.0级地震序列个数少,震级偏小,记录到的台站数偏少,导致可供定位的地震数目较少,为了得到序列更加精确可靠的结果,抽取了震区及其附近区域从2001年以来的历史地震震相资料,与这次地震序列联合...
[会议论文] 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 - 2012
本文采用振幅比结合少数台站初动的方法,计算了紫坪铺水库区及附近区域中小地震深度及震源机制解的变化。
[会议论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 - 2011
我们采用四川省数字地震记录得到的资料,利用Pg, Sg波观测方法,研究了汶川Ms8.0地震之前的应力场的变化,以期揭示汶川地震之前的孕育过程。
[会议论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 - 2011
本文利用CAP方法获得了汶川地震序列中波形记录信噪比较高的312个Ms≥4余震的震源机制解与震源深度,并与己有30多次汶川Ms5.0以上Harvard CMT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显示利用不同资料与不同方法获得的2种机制解结果极为...
[会议论文] 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2:强震机理、孕育环境与地震活动性分析 - 2014
2008年5月12日至2013年4月20日间隔不到5年的时间,在相距不到90km的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和南段相继发生汶川M8.0和芦山M7.0级地震.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长约240km,余震区近330km;而芦山地震无明显的地表破裂,余震区大约60km...
[会议论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九届年会 - 2013
利用紫萍铺水库数字地震台网和成都区域数字台网中的油榨坪台2004年8月到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前的紫萍铺库区地震波形资料,采用Atkinson方法计算了紫萍铺水库库区地震波非弹性衰减系数、几何扩散系数和介质品质因子...
[会议论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九届年会 - 2013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MS8.0地震发生在NE走向的龙门山断裂带中-北段;地震破裂自初始点开始,沿龙门山中央断裂呈NE向单侧扩展,局部扩展到龙门山前山断裂中段,形成总长约240km的地表破裂带(Xu etal,2009).余震密集分布带...
[会议论文] 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 - 2012
根据2000-2010年四川地区数字测震台网以及紫坪铺、瀑布沟水库地震小台网地震记录进行地震精定位,小震震源机制解求取.研究紫坪铺、瀑布沟水库区及周围地区地震活动过程中,发现这两个区域地震活动在汶川8.0级地震前出现...
[会议论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 - 2010
利用紫坪铺水库地震小台网和成都遥测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资料,研究给出紫坪铺水库区的地震活动的定位结果和震源机制解.分析紫坪铺水库区不同蓄水阶段地震活动的差异变化以及震源深度随时间的变化.在水库蓄水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