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论文] 2010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 - 2010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研究了Sb(Ⅲ)~F各配合离子的几何结构、电子密度分布及反应活性.研究结果表明:Sb(Ⅲ)~F各配合离子SbF2+、SbF3、SbF4-和SbF52-的优化构型分别为直线型、三角锥形、四面体及畸变正方锥形...
[会议论文] 2010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 - 2010
对实验制备的四针状氧化锌晶须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和探讨了T-ZnOw的生长机理和生长过程.结果表明,T-ZnOw的生长方式符合气一固生长机理.晶须中心部位存在多重孪晶结构.而晶须的针体为单晶.在T-ZnOw晶须中发现了八面体晶...
[会议论文] 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 - 2008
论文回顾了锗在锌电积过程中行为的研究成果,认为电解液中锗的存在不仅影响电流效率,沉积物形貌,还改变电积锌的极化行为.当电解液中存在明胶,铅离子,铊离子等添加剂时,锗的有害影响会得到缓解.尽管如此,有关锗离子阴极...
[会议论文] 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 - 2008
对铬铵矾电解法提取金属铬的电解过程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电流密度、电解温度、电解液pH值对电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阴极电流密度、电解温度以及电解液pH值的增加,电解的电流效率增大.合适的电流密度为600~800A/m...
[会议论文] 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 - 2008
通过对菌液浓度、矿浆浓度、矿石粒度、培氧基成份、pH值等条件实验之后,筛选出锌的最佳细菌浸出实验条件,进行综合条件实验,并与早期项目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得出最佳综合实验条件:菌液浓度为20%、矿浆浓度为10%、矿...
[会议论文] 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 - 2008
对低品位硫化铜矿进行细菌浸出实验研究,研究了矿石粒度、矿浆浓度、培养基种类、搅拌时间及矿浆pH值对浸出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矿石粒度的增大,矿浆浓度的降低,培养基硫酸亚铁量的增加及在pH=1.5~2.0时,铜的浸出...
[会议论文] 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 - 2008
对富锗硫化锌精矿进行了加压氧化酸浸锗、浸出溶液中和沉淀分离锗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加压浸出在温度145~155℃、氧气分压1.2 MPa、时间2.0 h、精矿粒度-38μm占96.60%、硫酸用量55 ml/100 g精矿的条件下,锗的浸出率...
[会议论文] 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 - 2008
本文对由霞石提取氧化铝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熟料溶出液进行了脱硅工艺研究,重点对比了一段脱硅和二段脱硅的不同,以及添加剂,压力等因素对脱硅过程的影响,从而分别得出了两种方法各自的优化控制条件,本试验的一段脱硅可以...
[会议论文] 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 - 2008
在异极间距40mm,电解温度30℃的条件下,通过对高纯锌生产的电解液组分的研究分析,从中选择出合适的电解液组分和电解液中各组分的含量.经对所选择的ZS、SS、AS、SA、AA电解液组分进行分析,得到了适合的电解液组成为:锌...
[会议论文] 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 - 2008
通过对明胶和添加剂A在模拟电解液中电积4 h,24 h和在工业电解液中电积60 h的对比试验研究,发现复合添加剂A在改善电积阴极锌表面质量、电流效率和电能消耗等方面优于明胶,且随着电积时间的延长,这种优越性更见突出.
[会议论文] 第五届全国稀有金属学术会议 - 2006
介绍了原生辉钼矿直接加压氧化碱浸钼的试验研究情况,考察了钼矿粒度、碱用量、温度、时间、氧气压力及氧气浓度对钼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钼矿颗粒平均粒径~15.64μm、温度90℃、氧压~0.6MPa、NaOH~55g/100g钼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