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0年2期
以叶绿素a(Chl a)、TN、NH_4~+-N、NO_2~--N、NO_3~--N、TP、PO_4~(3-)-P、COD_(Mn)等为主要水质指标研究浮床栽培空心菜对集约化养殖鱼塘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通过4次收获,空心菜产量可达69618.0~73161.6 kg·hm~(-2)...
据2001年调查,太湖流域池塘河蟹养殖面积为11 377.86 hm2,河蟹产量为6 681.18 t.按物料平衡计算,1 hm2养蟹池塘向环境排放的TN为27.08 kg,TP为7.85 kg,太湖流域池塘养蟹向环境中年排放TN为308.12 t,TP为89.32 t.按池塘...
[期刊论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7年2期
以TP、TN、PO3-4-P、NO-3-N、NO-2-N、NH+4-N、CODMn、Chla等为主要水质指标研究了在池塘养殖循环经济模式中蚌、鱼混养对主养区养殖废水的净化效能.结果表明:在7月30日到12月2日的5次测定中,除Chla外,其他指标的去除率...
以奥尼杂交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reochromis niloticus♀)为试验鱼类,研究了其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苯酚后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罗非鱼肌肉和肝脏组织中的CAT正常...
根据Jaccard相似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cnaughton优势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研究了2008年太湖五里湖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2008年1-12月,五里湖共出现绿藻Chlor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蓝藻C...
[期刊论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6年4期
以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试验鱼类,研究其暴露于不同浓度的PCBs(多氯联苯)后鱼肝组织中EROD酶活性和血清性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了2者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鲫鱼在PCBs中暴露后,其肝脏组织中EROD酶被诱导,酶活性...
为有效控制水体中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污染,以芽孢杆菌、假单胞菌、诺卡氏菌和假丝酵母为试验菌株,研究了其对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生物降解特性.试验结果表明,4菌株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水体中的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均有一定的降...
[期刊论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7年1期
研究不同作用时间和不同暴露浓度下阿特拉津对鲫鱼肝脏、肾脏和肌肉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对鲫鱼各个组织器官GSTs活性产生较强的影响.长期暴露下(24 d),阿特拉津对鲫鱼肝脏和肌肉GSTs活...
[期刊论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8年3期
采用静态水质接触染毒法,研究不同作用时间和不同暴露浓度下除草剂阿特拉津对鲫鱼肝脏、肾脏和肌肉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特拉津对鲫鱼各个组织器官CAT活性均产生了较强的影响.24d连续暴露后,在低浓度...
[期刊论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年1期
将鲫鱼分别暴露于浓度为0、0.1、0.5、1.0、5.0和10.0 mg·L-1的阿特拉津溶液中,在染毒后的第3、6、10、14、19和24 d对1.0和10.0 mg·L-1两个浓度组的鲫鱼进行取样;在实验结束时(24 d)对所有浓度组进行取样,分别测定其肝...
[期刊论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年2期
以罗非鱼为试验动物,研究不同浓度(0.1、1、10和50 μg·L-1)苯并(a)芘(BaP)暴露下,罗非鱼肝脏细胞色素P450亚酶1A1(CYP1A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0.1、1和10 μg·L-13个浓度组罗非鱼肝脏CYP1A1...
[期刊论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年1期
利用固定波长荧光分光光度(fixed-wavelength fluorescence,FF)法测定了太湖周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洪泽湖周边鲫鱼(Carassius auratus)胆汁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代谢物水...
[期刊论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1年5期
通过在池塘水体中栽种以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为主的水生植物,并添加活菌含量>108 g-1的复合微生物制剂,构建了水生植物-微生物强化系统,研究该系统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养殖水体的生物净...
[期刊论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7年4期
对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在养殖水体中去除亚硝酸盐的能力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的试验结果表明,短乳杆菌能够在复杂的养殖水环境中有效去除亚硝酸盐.短乳杆菌对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去除的适宜条件为:水温25 ℃以上...
[期刊论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年5期
2005年7月30日-12月2日,每月一次对人工湿地的进、出水进行采样,以总磷(TP)、总氮(TN)、正磷酸盐(PO3-4-P)、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氨氮(NH+4-N)、高锰酸盐指数(CODMn)、叶绿素a(Chla)等为主要水质指...
[期刊论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3年1期
为探索亚硝态氮(NO2--N)胁迫与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病爆发的关系,揭示罗非鱼海豚链球菌病爆发的环境机制,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NO2--N(<0.01、0.75、1.50、3.00和5.00mg·L-1)...
采用静态水质接触染毒法将鲫鱼(Carassius auratus)分别暴露于质量浓度为0、0.1、0.5、1.0、5.0和10.0 mg·L-1的阿特拉津溶液中,分别在染毒后的第3、6、10、14、19和24 d对所有染毒组鲫鱼进行尾静脉采血;研究在不同作用...
[期刊论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9年4期
以雄性奥利亚罗非鱼为试验材料,分别以0、1、3、5和10μg·L-1氯化三丁基锡(TBTCl)通过接触染毒的方式,研究TBTCl对鱼类精巢细胞凋亡的影响.细胞凋亡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染毒时间下,除染毒时间为24和48h,染毒浓度为1μg...
阿特拉津是中国及世界上广泛使用的一种除草剂,目前已存在于某些地区的湖泊和地下水中,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饮用水源造成潜在威胁.介绍了阿特拉津的应用概况,综述了阿特拉津在水环境中的残留状况及其对生物的生理生化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