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论文]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 2015
在岩石流变实验研究中,大多数实验采用各向同性的均匀样品,其实验结果与地壳伸展和拆离断层形成相关的各向异性岩石的流变特征有很大差别.组构对片岩、片麻岩变形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先存变形组构对岩石脆性破裂、...
[会议论文]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5
采用序列极限分析的方法探讨了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大地震的构造演化成因.结合尼泊尔地区真实的该区域的地形起伏,首先确定了临界楔体的拆离层摩擦角的大小等关键性控制参数的取值范围;恢复了不同构造地质历史...
[会议论文]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5
地震序列经历着构造应力积累和地震的孕育、地震发生、同震和震后应力调整的过程.如果想向地震物理预报方向努力,则必须对以上每个环节的应力变化都能够进行定量的计算.青藏高原近百年来发生了数十次七级以上大地震,是...
[会议论文]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5
[会议论文]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5
孕震、地震发生和同震应力变化、震后应力调整,这是构造应力场演变和地震序列发生中的几个重要环节.最迅速、量级最大的应力变化是同震应力变化,因此准确计算考虑地形和Moho起伏的横向不均匀球形地球内的地震位错造成的...
[会议论文]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5
宇宙线高能粒子最令人感到惊奇的性质莫过于其能谱分布,即单位能量间隔上分布的宇宙线流量.在横跨12个能量量级范围内,宇宙线能谱满足简单的负幂律分布.ACE飞船搭载的CRIS仪器利用其强大的容量,测量了24种银河宇宙线重...
[会议论文]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5
2004年苏门答腊海域发生Mw9.1~9.3级大地震,是自智利地震(1960年)以来最大的地震,也是现代宽频带地震仪与全球定位系统(GPS)首次观测的俯冲带大地震,GRACE卫星第一次记录到同震与震后重力变化,提供了空前的数据资料来...
[会议论文]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5
岩石在短期载荷下表现出固体的弹性,而在长期载荷下,岩石会表现出一些类似于流体的性质.所以,对于岩石流变学方面,也就是说在物体受力后,应变随时间变化的问题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岩石流变的表现主要有蠕变、应力松弛...
[会议论文]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5
除火山喷发本身造成的直接灾害外,火山喷发后基性熔岩流动过程中经常会形成熔岩管,熔岩管附近的区域由于地下空洞的存在,其地表稳定性会降低,容易发生坍塌,造成次生灾害.月球和火星上发现的熔岩管是未来外星探测基地的...
[会议论文]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5
分量式钻孔应变仪通过长期的应变观测,记录相对地应力场变化信息.通过相对地应力场的记录与监测,多个频段的地应变信息不仅可以为地震记录的应变信息参考,并且可以在甚长周期测震和GPS观测频段范围之间提供可靠数据,对...
[会议论文]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5
红河断裂带位于川滇菱形块体的西南边界,北邻金沙江断裂,东邻小江、则木河等主要断裂带,构造极其复杂,地震活动性非常强烈.长达数百年的地震记载历史表明,红河断裂带北段地震频发,有记载以来的强震与大地震集中发生在弥...
[会议论文]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5
数值模拟极大地推进了人们对于地球的认知.数值模拟的技术核心是计算程序.在过去几十年里,学者们开发了许多用于模拟地质过程的热-力耦合粘(弹)塑性程序。这些程序中,有限单元法和有限差分法是应用最普遍的两种方法.PT...
[会议论文]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5
青藏高原东北缘是现今高原活跃演化的前缘,是研究青藏高原生长机制的天然实验室,该演化历史以及对内部变形的约束研究能够极大的推动青藏高原陆陆碰撞对中远场弥散变形机制的研究,从而提升人们对于青藏高原整体变形以及...
[会议论文]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5
近年来下地壳和上地幔的黏弹性松弛成功解释了一些大地震的震后形变,并且震后随时间变化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ΔCFS(t)可被用于讨论几年甚至几十年后的地震触发作用.Wang等的PSGRN/PSCMP程序用格林函数方法计算黏弹性松弛...
[会议论文]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5
青藏高原是由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的,是典型的陆-陆碰撞造山带,也是全球岩石圈变形最剧烈的地区之一,其内部及周边地区由南向北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断裂,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有大量走向近南北的正断层.印度板块...
[会议论文]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5
2013年12月16日,在湖北恩施地区发生的M5.1地震再次激起了人们对三峡水库蓄水触发地震的研究热潮。据震源机制解,此次地震是右旋正倾滑,震源深度5km,震中距长江流域5.5km,离大坝100km.之后,2014年3月30日,秭归地区又发...
[会议论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八届年会 - 2012
本文介绍相图和热力学密切相关:相图不仅能够直观给出目标体系的相平衡状态,而且能够表征体系的热力学性质;由热力学原理和数据可构筑相图,由相图也可以提取热力学数据。本文以多宝山铜矿为例,利用矿物共生组合相...
[会议论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八届年会 - 2012
本文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即断层采用双节点处理,计算了二维弹性半无限空间模型下垂直倾滑断层产生的地表形变,并以Okada的关于计算半无限空间介质地球模型的经典解析方法来检验有限元计算结果的正确性,随后对...
[会议论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八届年会 - 2012
本文根据反演得到的断层模型,通过计算同震和震后形变以及库仑应力的变化来分析201年日本东北大地震对日本近场地震活动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平行南海海槽的岛内逆冲断层和岛内部分滑动方向与同震形变一致的走...
[会议论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八届年会 - 2012
本文应用基于电磁热力多场耦合断裂及格子波尔兹曼理论的多时空场流体驱动模型[ MTS-EMTE FDPFM]及其并行GPU-CPU程序[PGPU-CPUse MTS-EMTE一DPFM ],对多时空尺度、超高温压[0~1OOGPa,O℃~1500℃]、电磁场耦合典型岩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