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论文] 2013中国有色金属加工行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大会 - 2013
本文采用氨水沉淀原位合成法制备了NiO-YSZ (Y2O3稳定的ZrO2)复合粉体,通过XRD、FESEM研究了溶液pH值对粉体性能的影响,并用干压法和丝网印刷法将氢电极分为支撑层(500 μm)、过渡层(20 μm)和功能层(10μm)三层进行梯...
[会议论文] 2013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冶金工程) - 2013
粉煤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铝和二氧化硅,然而其利用主要集中在建筑、建材和筑路等方面,这造成了大量金属资源的浪费.从粉煤灰中回收氧化铝,既可实现粉煤灰高附加值利用,还可解决我国金属资源不足的问题,因此已成为研究的...
[会议论文] 2013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冶金工程) - 2013
对不同钛酸钙化合物CaTiO3、Ca4Ti3O10和Ca3Ti2O7的形成热力学和酸溶过程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473~2500K时,CaTiO3相最易生成,并可以向Ca4Ti3O10和Ca3Ti2O7相发生转化;在273~573K时,Ca4Ti3O10、Ca3Ti2O7、CaTiO3...
[会议论文] 2013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冶金工程) - 2013
我国是一个铝矿资源和铁矿资源相对贫瘠的国家,铝土矿和铁矿石人均储量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7.3%和42%.随着我国冶金工业的发展,铁矿资源和铝土矿资源供应日益紧张,高铁铝土矿作为未来铝、铁冶炼的重要潜在资源之一...
[会议论文] 第十六届全国电化学会议 - 2011
[会议论文] 第十五届冶金及材料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CCATM2010) - 2010
以Na2SiO3·9H2O和MgCl2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MgSiO3.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红外(IR)和拉曼光谱(Raman)等手段表征其物相、形貌及结构.结果表明:在1200℃焙烧的MgSiO3物相与原顽...
[会议论文] 2010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 - 2010
简述了铝灰中铝的提取概况,提出了铝灰浓碱浸出法提取铝的工艺,研究了提取工艺的各因素条件,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为铝灰的应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会议论文] 2010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 - 2010
以Na2SiO3和MgCl2(MgSO4)为原料均匀沉淀法制备出MgSiO3,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分别对MgsiO3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和硅氧离子的微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得样品经过1000和1200℃高温焙烧后处...
[会议论文] 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 - 2008
采用直接电脱氧法,在800℃下的CaCl2-NaCl混合熔盐中,用烧结后的ZrO2-Ni2O3片体作阴极,高纯石墨碳棒作阳极,在3.1 工作电压下制备ZrNi合金.并利用XRD、SEM和EDS图谱分析了电脱氧产物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含量.结果表...
[会议论文] 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 - 2008
本文利用机械研磨对粉煤灰进行了活化,详细研究了研磨过程中粉煤灰的变化,并对其进行了酸法溶出氧化铝的试验.试验表明,机械研磨可以很好激发粉煤灰的化学活性,明显提高了酸法提取氧化铝的溶出率.
[会议论文] 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 - 2008
以聚乙二醇-10000(PEG-10000)为媒介,利用环己烷和无机物二元协同的水热体系,在180℃下,4h制备了氧化锌微晶,采用附带选区衍射(SAED)的透射电镜(TEM)、附带能谱(EDS)的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会议论文] 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 - 2008
讨论了过饱和溶液的成核过程热力学.应用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讨论了过饱和溶液成核过程的动力学,给出单一溶质和多元溶质体系过饱和溶液成核过程的动力学方程.
[会议论文] 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 - 2008
将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的理论应用于氧化铝的碳酸钠焙烧过程,得到过程的动力学方程.研究表明氧化铝钠化焙烧过程的控制步骤与氧化铝的粒度有关.氧化铝的粒径小于0.050mm,该反应主要由化学反应控制,其动力学方程为1-(1-α)...
[会议论文] 2008年全国湿法冶金学术会议 - 2008
粉煤灰酸法提取氧化铝后渣中二氧化硅含量接近85%,是制备硅酸钠水玻璃的优质原料.提出了在常压下用高浓度碱液浸出粉煤灰提铝渣中二氧化硅的工艺;研究了二氧化硅在浓碱体系中的浸出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10 ℃、...
[会议论文] 2008年中国镁盐行业年会暨节能减排新技术推介会 - 2008
为解决硼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以及充分利用硼泥中的镁元素,采用硫酸与硼泥高温煅烧反应制备氢氧化镁.研究了煅烧温度、煅烧时间、液固比对镁的浸出率的影响,发现煅烧温度为300℃、煅烧时间为2h、液固比为2:1左右为宜...
[会议论文] 2006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冶金工程分论坛 - 2006
采用活性炭纤维吸附苯酚和间苯二酚水溶液.通过间歇吸附和固定床吸附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与吸附穿透曲线,并分析研究了二组分水溶液中苯酚和间苯二酚的竞争吸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活性炭纤维...
[会议论文] 中国稀土学会第一届青年学术会议 - 2005
本文以磷酸钠为电解液,采用交流微弧氧化技术在钛片上直接制备TiO2膜,通过在钛片表面涂覆稀土盐(硝酸钆、硝酸钇、硝酸镝)后进行微弧氧化方法制备改性的TiO2膜,以酸性大红染料模拟废水来评价TiO2膜光催化降解水中有机污...
[会议论文] 2004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 - 2004
以NiSO和NaOH为原料,采用控制溶液结晶法制备球形β-Ni(OH)中SO含量.考察了pH值、Ni浓度、NiSO溶液流速、碱浓度、搅拌强度等因素对Ni(OH)中SO含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