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胶州湾不同时代的海图为依据,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利用数字化板和地学软件,对胶州湾海底冲淤态势进行了半定量(精确到量级)分析,划分了湾内淤积区、侵蚀区,并给出了历史变迁趋势.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前,胶州湾基本...
胶州湾属基岩海湾型潮汐通道,湾口内、外发育较为典型的涨、落潮流三角洲,地貌体系较为完整.总的说来,胶州湾涨潮流占优势,但涨、落潮优势流路平面分异明显:落潮流三角洲中央以落潮优势流为主,两侧涨潮流占优势;涨潮流...
计算历史时期海岸线变化率常用的数学方法有端点法、平均速率法、线性回归法和折剪法.对于线性均变海岸,这几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之间差异很小,反映的岸线变化趋势比较一致,但对于振荡性或过渡性海岸,计算结果之间有较大的...
石岛海域潮流通道的动力条件强劲,潮流通道向岸一侧的黑泥湾敞开性高,波浪作用明显,水道、岬湾底质类型包含砾石、砂、粉砂、淤泥各种类型,因而泥沙运动具有特殊性.基于FVCOM的泥沙模块,采用拟合希尔兹曲线改良模型的泥...
运用"粒径趋势分析"方法研究泉州湾泥沙净输运趋势,借助210Pb测年法测定湾内北水道的沉积速率,并通过海图对比计算海湾冲淤变化.结果表明,泉州湾总体处于淤积之中,但湾内冲淤分布不平衡:北水道淤积程度重,其中上游是湾...
基于三维非结构网格有限体积海岸与海洋模型(FVCOM),模拟了湄洲湾受某电厂温排水影响海区的温度场分布与变化特征,并结合5个站位连续24 h同步海流、温度观测资料,对该海区温度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区不同区域在...
泉州湾属于潮流、径流和波浪综合作用下的山地海湾,根据两次(1994年6月和2001年12月)水文泥沙实测资料,分析泉州湾悬浮泥沙和沉积物分布特征,研究其沉积物来源,并探讨北水道的沉积速率.悬浮泥沙含量自河口(湾顶)-湾口-...
针对封闭或半封闭海湾的海岸线,引入分形分析法,预测其冲淤变化趋势.该方法基于海岸线在平衡状态下分形维数最小的思想,建立海岸线分形维数与其冲淤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以此为依据判断海岸线所处的冲淤演化阶段,预测其...
黄河口于1976年改道清水沟流路入海,入海河沙淤进致使莱州湾西岸局部岸线向海推进约21 km,在0,5,10 m等深线处分别向海推进21,17,16 km.按黄河口改道清水沟流路前和改道后的莱州湾岸线和海底地形分别建立模型,计算了黄...
对我国基岩海湾内的潮流沉积和地貌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潮滩、潮流水道、潮流沙脊等地貌单元的组合特征,概括出3种潮流地貌模式:潮滩型、滩-槽型和滩-槽-脊型.通过各模式海湾环境特征的对比分析,设定紊动射流系数Rbjet...
根据黄河三角洲五号桩海域6级大风前后现场悬沙、沉积物和实测水流资料,研究了淤泥质粉砂海岸大风过程后泥沙分布特征和运动规律.发现大风天气海底泥沙对波浪作用反应灵敏,悬沙和底沙分布规律与波浪作用吻合,为波浪作用...
为提高海水浴场的安全性,避免发生溺水事故,文章以潮汐汊道及其沙滩的动力地貌结构和发育演变为基础,研究青岛市灵山湾城市阳台海水浴场沙滩的安全风险和动力机制,并提出风险防范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河口潮汐汊道落潮流...
文章通过对鳌山湾波浪及海流资料的深入分析,对区域水动力环境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通过现场水域悬沙观测资料、沉积物取样及粒度分析资料,结合区域水动力资料,对鳌山湾及周边区域泥沙运动趋势进行分析预测.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黄河三角洲埕岛海域2个典型平台桩柱周围实测水深及海流、波浪资料,研究了淤泥质粉砂海底桩柱周围局部冲刷坑的特征及其发展演化情况,并结合水动力条件对其形成机制进行分析.
人所共知,海岸线在词典中的定义是"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这个定义通俗而明确.在一般课本、文艺著作和新闻报道中是常用的概念,且完全够用了.
[期刊论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4期
对埕岛油田典型平台周边多年的水深地形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研究平台桩基周围冲刷过程,探讨桩柱周围形成冲刷坑的冲刷深度、几何形态和分布特征,分析其冲刷机理.结果表明,平台建成初期桩基冲刷剧烈,周围海底形成以平台为...
[期刊论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2期
采用多波束资料对胶州湾口的海底沙波类型、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研究区主要有线性沙波(二维)、沙丘(三维)2种沙波类型.结合水流流速、海底构造和表层沉积物综合分析发现:海底沙波缓坡朝向与优势流向不完全一致,为强流作...
根据胶州湾海湾大桥现场试桩结果,对海流作用下桩基局部冲刷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桩柱附近实测海流以及试桩前后桩柱周边海底沉积物粒度变化联合分析,发现桩柱竖立后,桩柱根部优势流迎流面发生局部冲刷,侧面和背流面发生局...
运用三维海洋模型FVCOM(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采用有限体积计算方法,引入了"干、湿"判断,建立了天海达工程附近海域的三维潮流和泥沙输移模型,预测分析了天海达工程建设后对附近海域水动力和地形冲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