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相对渗透率曲线和物质平衡原理出发,根据不同的相对渗透率形态推导出注采平衡条件下Arps广义递减模型,即指数型、双曲型和调和型产量递减方程,分析了广义模型简化为常规模型的条件,指出油相相对渗透率曲线特性对产量...
根据水驱开发油田合理油水井数比和注采比的准确定义,由极值原理,详细推导了油水井地层压力相同和不同时油田合理油水井教比的计算公式.该公式不仅适用于注采平衡条件下油田合理油水井数比的计算,亦适合干非注采平衡条...
[期刊论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0年4期
油田(或区块)的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式建立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整个油田开发调整的成败.经过研究和实践,可用水驱曲线法或递减法先确定某一确定井网条件下的可采储量,结合油田动用的地质储量,可以求得该井网密度下的采收...
[期刊论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年3期
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式可以确定气藏的原始地质储量,是气藏工程中计算储量的重要方法.由于含硫气藏的特殊性,如硫析出形成硫沉积等,而目前在用物质平衡方程计算定容含硫气藏原始储量时,仍然采用原有的定容气藏物质平衡方程...
大庆油田杏4-6区自1967年投入开发至今,先后经历了3次加密开发过程.分析3次加密后的开发动态资料,得出了评价加密井提高采收率效果的实用方法.3次加密后的技术采收率分别为40.1%、53.0%和57.8%.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
应用甲、乙、丙、丁等4种水驱曲线,计算了大庆外围35个低渗透区块的石油可采储量,确定了水驱曲线直线段出现时对应的含水率,平均为20.8%,远低于高渗透油藏.在应用水驱曲线计算的外围低渗透油藏可采储量中,丙型水驱曲线...
为了保持地层压力、提高油井产能和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国内大多数油田都实施早期或中期人工注水开发方案.随着水的注入和油井见水,油田的开发动态会发生明显变化.在拥有大量开发动态资料的基础上,适时地进行开发评价是非...
分析了中国砂岩油田的地质特点和含水变化影响因素,在分析含水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关系曲线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已进入高含水阶段的15个典型注水砂岩油田开发资料,得到了代表全国注水开发水平的含水变化曲线及理论公式.对...
[期刊论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1年4期
以大庆外围35个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数据为基础,利用丁型水驱曲线分析得到了不同区块水驱曲线的截距a、斜率b和可采储量NR,并由此推导建立了外围低渗透油田含水率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关系公式,绘制了低渗透开发的含水变化的...
产量递减阶段是油田开发的重要阶段,它将延续至油田开发的终结.目前,预测油田递减阶段产量变化的主要方法是Arps递减法,尤其是指数递减法,在实际应用中更为普遍.在Arps双曲递减基础上,利用预测油田可采储量和剩余可采储...
在试井资料解释软件开发过程中,提出了求解早期段(纯井筒储集、裂缝线性流、裂缝-地层双线性流)和径向流段解释参数的解释方法.该方法与传统解释方法比较,具有快速、直观、准确和操作简单的优点.即使在中期段或是早期段...
[期刊论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0年3期
如何进行油田开发指标预测和合理制定油田规划方案一直是石油界重点研究的问题.首次提出了用含水率预测模型和水驱曲线联解的方法,进行水驱开发油田不同开发时间的含水率、累计产油量、年产油量、年产水量和年产液量等...
[期刊论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8年3期
通过单井和多井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分析,结合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和储层质量研究成果,建立百口泉油田百21井区百口泉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阐明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内部的沉积特征差异,进而探讨造成储层质量差异的控...
针对复杂断块油藏数值模拟模型中出现的构造变形、地层接触关系不对、断层两侧断距不对、毛厚度/有效厚度不合理以及参数调整后出现的"马赛克"现象,文中提出了相应的模型修正方法.该方法在中原油田的马厂、胡状等复杂断...
研究发现,目前国内井网密度的计算方法只能作为油田开发初期井网密度测算的依据,而不能用于油田开发中后期的加密潜力计算.文中在前苏联学者谢尔卡乔夫建立的采收率与井控面积关系公式的基础上,以加密井增加可采储量的...
预测模型按产量和累积产量的变化特征可分为单峰周期模型和累积增长模型,前者包括翁氏模型、威布尔模型、瑞利模型、陈-郝模型和广义模型,后者包括HCZ模型和Hubbert模型。对于累积增长模型,提出了无因次典型曲线和拟...
气井的高速湍流系数β是确定非这西流动常数D和附加湍流表皮因子St的重要参数.时于一口新的气井,在稳定生产条件下,根据关井测试压力恢复曲线,可以利用Horner法确定气层有效渗透率K和视表皮因子Sa.视表皮因子由完井表皮...
在水平井产量公式的应用中,经常会遇到各向异性和偏心距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涉及到计算结果的可靠性.目前,考虑各向异性和偏心距的水平井产量公式,均由Joshi提出.但Joshi只提供了公式的结果,而没有具体的推导过程,因...
通过理论分析证明:Y2递减仅仅是Arps双曲递减的一个变形,并没有作任何理论上的改进;Y2递减仍然不能计算当Arps递减指数n≥1和n<0时的可采储量;Arps公式中的初始递减率D_i和递减指数n与Y2公式中的参数α和6的关系为: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