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实时大气环境监测资料,选择京津冀地区8个城市(北京市、天津市、石家庄市、保定市、唐山市、邢台市、邯郸市和秦皇岛市)57个站点为研究对象,对2015年该地区AQI(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及其首要污...
为探究北京地区不同季节大气O3浓度垂直分布特征,于2010年12月1日—2011年3月31日(冬春季)和2011年5月7日—6月9日(夏初),在北京北部地区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内,利用第三代移动式大气环境激光雷达系统,对φ(SO2)、φ(...
基于2014~2017年京津冀13座城市的O3-8h数据,分析O3时间变化特征及污染状况.在此基础上,结合同期气象数据研究近地层O3浓度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2014~2017年京津冀区域O3-8h整体呈上升趋势,增长率为4.50μg/m3...
利用涡度相关系统对南京地区冬小麦田和裸土期O3干沉降过程进行观测的基础上,引入Surfatm-O3干沉降模型,对其叶片气孔阻力(Rsleaf)、土壤阻力(Rsoil)和表面阻力(Rcut)的公式进行参数化修订和验证,开展了冬小麦主要生育...
利用2015年冬小麦和水稻主要生长季期间江苏省各城市逐时O3浓度观测资料,分析了O3浓度和AOT40的变化特征,评估了O3对冬小麦和水稻产量的影响,并估算了其造成的经济损失.结果表明:①冬小麦和水稻主要生长季期间,江苏省平...
基于2014~2017年江苏省13个市的PM2.5浓度和O3_8h_max数据,探讨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日益升高的近地层O3浓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省2014~2017年PM2.5浓度整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年均浓度减少率...
为了研究G20峰会期间杭州市及其周边地区大气质量状况,评估保障措施的实施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利用2016年8月24日-2016年9月6日杭州及其周边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并与2015年同期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
通过开顶式气室(OTC),分析了OTC内主要气象因子(温度、光合有效辐射、水汽压差等)和大豆叶片气孔导度的变化特征.引进Javis气孔导度模型,进行参数本地化,同时根据O3吸收通量模型,研究了大豆叶片气孔O3吸收通量的变化,并...
为了评估抗战纪念活动期间污染物减排措施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利用2015年8月1日~2015年9月18日北京市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以及2014年同期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减排期间(2015年8月20日~2015年9月3日)北京...
于2005年9月-2006年8月在南京市江北地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园内采集降水样品共59个,测定pH和电导率,用离子色谱仪检测样品的阴、阳离子浓度.结果表明:pH为4.17~8.34,酸雨频率为49.2%,电导率为1.1~42.5 mS/m;阴离子为...
利用一个改进的辐射传输模式, 结合全球气溶胶数据集 (GADS), 计算晴空条件下冬夏两季黑碳气溶胶的直接辐射强迫在对流层顶和地面的全球分布.计算结果表明, 与温室气体引起的整层大气都是正的辐射强迫不同, 黑碳气溶胶...
利用我国西北地区1960-2003年131个测站降水和小型蒸发皿蒸发量资料,综合考虑降水和蒸发这两个水分平衡最关键的分量构造了降水蒸发均一化干湿指数,进而研究了西北地区干湿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一致性异常是西北地...
2002年12月~2003年10月分别在南京城区和市郊采集大气细颗粒物(PM2.5)样品,用XRF-9800型荧光分析仪分析,得到17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南京市大气PM2.5中的元素主要可分为地壳元素和污染元素两大类.研究不同元素在...
[期刊论文]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4年5期
根据CE-318数据,利用Bouguer定律计算了银川地区的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并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日变化有4种类型:1)变化相对稳定;2)整体上呈上升的趋势;3)早晚...
利用全球气溶胶数据集GADS(Global Aerosol Data Set)计算了冬夏两季黑碳气溶胶质量浓度分布以及在波长0.55 μm处的光学厚度、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在全球的分布,并分析了原因.通过分析黑碳气溶胶复折射指数虚部、单次散...
[期刊论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9年1期
运用全球检测与模型研究(GIMMS)组制作的取每隔15 d最大值合成的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和贵州省84个气象站点提供的气候资料,分析1987-2003年贵州省植被变化状况以及NDVI与主要气候因子温度、降水的相互关系....
使用NCEP再分析资料作为大尺度背景场,在9km网格距下,应用MM5V3.5对陕北地区的夏季降水和冬季降温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发现MM5V3.5对该地区夏季区域性降水分布型态、演变过程以及冬季降温过程具有很好的模拟能力,对局地...
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市区)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郊区)校园,分季采集PM2.5及其主要排放源的颗粒样品,在南京大学现代分析测试中心用X-荧光分析法分析样品中的化学元素,应用化学元素平衡法(CMB)计算了各主要源对PM2.5的贡...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在自然紫外光强基础上人工增加紫外线UV-B强度照射对小麦开花及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UV-B增加能显著降低小麦的每穗粒数;显著影响小麦的开花过程,表现为开花推迟,每日开花数大幅度下降,可孕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