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阐述了植物在人工湿地中的作用和选择人工湿地植物的一些原则,并分析了人工湿地在我国的应用前景.植物在人工湿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去除污染物质,维持湿地环境,而且具有生态美学和经济价值;选择了人工...
对太湖不同营养水平和不同特征的4种沉积物的总磷、磷形态、粒径组成、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模拟研究了不同pH值对上覆水体中总溶解性磷和溶解性活性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湖沉积物样品总磷含量在336.1~3408.01mg/k...
研究了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11个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等温线及其吸附动力学,并分析了沉积物理化特征对磷吸附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主要在前10h内完成,在0.5h内吸附反应十分迅速,并逐渐达到吸附平衡;②...
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磷负荷导致了全中国范围湖泊的富营养化,控制此磷负荷的廉价而有效的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技术是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中的磷的存在形态主要有有机磷(生物态和非生物态的)、磷酸、可溶性磷酸...
吴丰昌 孟伟 宋永会 刘征涛 金相灿 郑丙辉 王业耀 王圣瑞 姜霞 卢少勇 储昭升 陈艳卿 王超 华祖林 王沛芳 于志强 傅家谟
中国湖泊污染形势严峻、生态健康效应复杂,亟需适合中国区域特点的水环境基准作为加强污染控制、治理和管理的理论依据,但目前我国湖泊水环境基准的系统研究尚未开展,本文从水环境基准的意义、概念、研究历史、现状和发...
[期刊论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8年1期
对长江中下游7个浅水湖泊的表层沉积物,应用淡水沉积物中磷形态的标准测试程序(SMT)测定了其中的总磷、无机磷、有机磷、铁/铝磷和钙磷等5个部份,分析了各形态磷之间以及各形态磷与沉积物理化性质如总氮、有机质、主要...
应用Monod方程考察氮、磷营养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分别计算得到铜绿微囊藻对总磷的半饱和常数KsP与对总氮的半饱和常数KsN.结果表明:KsN >KsP,说明总磷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大于总氮.铜绿微囊藻的现存量(X)与特...
[期刊论文]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年3期
对太湖东部和北部8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理化性质及磷赋存形态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沉积物各理化性质与磷赋存形态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沉积物的总磷含量为307.43~1454.39 mg/kg,阳离子交换量为15.18~22.68...
[期刊论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年2期
利用水族箱微宇宙研究了淡水藻类在不同 pH下的生长和种类变化.结果表明,在 pH8.0~pH9.5的范围内,pH8.5下藻类生长状况最好,pH9.5下生长最差;试验范围内蓝藻占绝对优势,但不同处理间种类差别不明显;蓝藻中湖泊鞘丝藻对...
测定了巢湖东区底泥样品中有机质、总氮、总磷、铅、铜、铬和锌的含量,其中,表层w(有机质),w(总氮)和w(总磷)的平均值分别为2.016%,0.108%和0.053%;w(Pb),w(Cu),w(Cr)和w(Zn)的平均值分别为40.2,40.1,79.2和123.8 mg/k...
采用EDTA螯合剂法和不同的化学提取法,研究了太湖3个不同营养水平湖区中8个位点表层沉积物总磷、各组分磷及生物可利用磷的含量分布,探讨了太湖不同营养水平湖区表层沉积物的释磷潜力和生物可利用磷的来源.结果表明,太...
[期刊论文] 《环境科学研究》1999年5期
太湖流域是中国人口和城镇最为密集的经济发达地区,同时也是富营养化和生态破坏严重的大湖流域之一.太湖的水质污染目前已严重影响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危险.如何治理太湖、保护太湖已成为当地...
通过批量培养实验,测定培养过程中藻的生物量、光合放氧速率及浮力等的变化,研究了2种典型水华蓝藻-水华微囊藻及孟氏浮游蓝丝藻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特征及浮力调控的机制结果表明,水华微囊藻在温度低于13℃时...
采用BCR3步分级提取法测定了滇池内湖滨带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Pb、Cd、Cu和Zn)不同形态的含量,初步评估了这4种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Cd和Zn主要以可提取态存在(即弱酸溶解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而Pb和Cu均以...
湖泊底泥疏浚是清除湖泊内源污染(主要是污染底泥)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总结和分析湖泊底泥环保疏浚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综述了30多年来国内外湖泊底泥环保疏浚工程概况、环保疏浚设备的研制现状、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同...
利用SMT标准测试程序对太湖3个不同营养水平湖区表层10 cm柱状沉积物进行磷赋存形态的垂向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沉积物有机质总量(w(OM)),细颗粒组成与磷赋存形态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各采样点沉积物的w(TP...
湖滨带是水陆生态交错带的一种类型,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湖滨带功能主要包括:缓冲带功能、生物多样性及生境保护功能、护岸功能和经济美学价值.湖滨带退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引起的生物群落结构的逆向演...
通过快速释放实验,研究了太湖东北部营养水平不同的梅梁湾、贡湖湾和胥口湾3个湖区表层沉积物中可溶性氮、磷的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沉积物总磷(TP)与其释放的可溶性总磷(DTP)在春、夏两季显著相关并且以可溶性有机磷(...
[期刊论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年4期
应用淡水沉积物磷形态的标准测试方法(SMT),调查了太湖富营养程度不同的5个湖区沉积物中的磷形态分布及其垂向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太湖各湖区沉积物中总磷(TP)和磷形态空间差异性较大,活性组分(Fe/Al-P)分布的差异性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