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庆外围和长庆西峰油区低渗透油藏岩心进行了恒速压汞、核磁共振和渗流实验,从不同角度研究了低渗透储集层拟启动压力梯度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由于储集层中固液作用形成的边界层的存在,且低渗透油藏喉道非常微细,因...
通过全面梳理中国石油油气开采工程技术近年来取得的成效和关键技术进展,阐述了油气开采工程主要面临4个方面的挑战:低油价条件下,劣质化资源的有效动用;单井产量逐年降低,老油气田的持续稳产;“双高”主力油田作业系统...
通过对储集层改造技术发展历史的总结,明确了国内外储集层改造技术的新进展,总结出国内外储集层改造技术的差距,指出未来面临的技术难点及发展方向.中国与国外储集层改造技术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储集层改造裂缝扩展机理、...
基于水平井体积改造理论研究和10年现场应用情况,进一步诠释体积改造的核心内涵,分析体积改造的实现方法、设计模型与关键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研究表明:分簇限流技术能实现多簇均衡扩展,应用“冻胶破岩+滑溜水携砂...
为了解决非常规油气效益开发面临的难题,提出了“缝控储量”改造优化设计技术新概念及配套技术方法体系.“缝控储量”改造优化设计技术即通过优化形成与“甜点区”和“非甜点区”匹配程度高的裂缝体系,实现非常规油气资...
针对深层产水气井温度高、矿化度高、含高浓度H2S气体及凝析油的特点,研制了纳米粒子泡排剂,评价了其性能,并进行了现场试验.将耐高温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耐高矿化度及H2S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及耐凝析油的氟碳表面活...
在对低孔隙度、低渗透一特低渗透砂岩油气藏压裂中,由于储层基质向裂缝的供油气能力较差,仅靠单一的压裂主缝(不管缝有多长、导流能力有多高)很难取得预期的增产效果.因此,提出了适合低孔隙度、低渗透、不含天然裂缝储...
针对低渗透、特低渗透储层的缝网压裂技术,完善了缝网压裂的概念,指出缝网压裂是在达到预期目标支撑缝长的主裂缝基础上,形成多缝直至形成"缝网"系统.对不同类型的储层,根据弹性力学假设,采用不同的平面模型,分析了形成...
用与低渗透储集层孔喉尺度相近的微管模拟储集层微小孔喉,以流体在微管中的流动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尺度方法研究低渗透储集层非线性渗流规律.对半径分别为10.0 μm、7.5μm、5.0 μm和2.5 μm的熔融石英微管中去离子...
泡沫压裂液适用于低压、水敏性储集层.通过室内试验及研究,优选出CO2泡沫压裂液配方,得出对其性能测试的结果:起泡、稳泡能力强,流变性能、携砂能力好,低滤失,破胶快等,岩心实验证实具有低膨胀及低伤害特性,可以满足压...
针对高石梯—磨溪地区碳酸盐岩气藏斜井近井带裂缝、溶洞发育,远井区基质广泛展布的特征,综合运用Laplace变换、Fourier变换及逆变换、点源函数叠加等方法,考虑井筒储集和表皮系数的影响,在无限大、定压及封闭3种外边界...
[期刊论文] 《天然气地球科学》2017年8期
针对深层产水气井温度高(110~150℃)、矿化度高的特点,通过在普通液相泡排剂中引入合适尺寸、疏水程度的纳米粒子充当固态稳泡剂,使其吸附在气水界面形成稳定的空间壁垒,阻止气泡的聚并和歧化,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普通液...
[期刊论文] 《科技导报》2010年20期
根据流体在低渗透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征,建立了低渗透多孔介质数学模型,通过引入无因次渗透率变化系数描述低速非达西渗流规律,并基于黑油模型数值模拟系统,开发了低渗透多孔介质变渗透率数值模拟软件.采用矿场实际数据...
[期刊论文] 《天然气工业》2010年7期
由于地质条件及工艺措施的影响,低渗透致密储层压裂气井的生产动态与常规气井有明显不同,存在不稳定渗流时间很长等问题,致使气井的单位压降采气量、井控动态储量、泄流面积随生产时间出现动态变化.因此在试采期间难以...
[期刊论文] 《天然气工业》2009年6期
低渗透砂岩气藏地质条件复杂,开发难度大.针对块状、层状和透镜状3类低渗透砂岩气藏的不同开发特征,国内初步形成了3类低渗透砂岩气藏开发模式:①块状:底部避射控制底水、长井段压裂改造和中后期加密调整;②层状:双分支...
[期刊论文] 《天然气工业》2008年12期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常规油气的开发生产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寻求新的出路.当前,世界各国都很重视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油砂、油页岩和煤层气等已经在部分国家实现了有效开发.为此,详细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