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论文]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 2015
马厂油田地处山东省东明县境内,区域构造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南部,东临葛岗集洼陷,西侧以马厂断层为界,构造面积约100km2.对马厂、三春、徐集和桥口等油区共取得的21件原油样品对进行了详细的地球化学分析,主要剖析...
[会议论文] 第五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 - 2013
文古4断块区位于东濮凹陷文留卫城构造结合部,地质构造复杂,埋藏较深,裂缝地震预测难度大。文中选取了18种与泥岩裂缝相关的属性进行二维交汇分析,并进一步优选5种属性进行多属性神经网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研究...
[会议论文] 第六届地质构造与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 - 2013
[会议论文] 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 2012
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表明,东濮凹陷的蒸发岩与碎屑岩、碳酸盐岩在纵向上呈多旋回式发育。东濮凹陷蒸发岩系主要存在碎屑岩-蒸发岩和碎屑岩-碳酸盐岩-蒸发岩两种组合类型,二者的岩性变化均可以划分为膏盐岩、膏盐岩-砂泥...
[会议论文] 第十三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2011
东濮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东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厚度可达1200米左右,本文针对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煤系岩性种类多,纵向上相带变化快的特点,运用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有机岩石学等理论和方法,通过...
[会议论文] 第十三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2011
本文通过对泥岩裂缝型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生烃能力、油气来源、热演化成熟度、原油类型、有机质丰度及储集条件的分析,对东濮凹陷柳屯洼陷沙三上段泥岩裂缝稠油油藏成因进行了研究。
[会议论文] 第十三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2011
在对东濮凹陷生排烃史和油气藏油气注入史做了概述的基础上,重点利用成藏期次认识对油气成藏过程与分布规律的分析。最后认为:成藏期次的研究必须从烃源岩的生排烃史期次和油气藏油气注入期次以及构造运动多方面结合...
[会议论文] 第十三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2011
本文采用东濮凹陷胡88井沙三段低成熟度的灰褐色页岩,利用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自行研制的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装置,进行了源储0 MPa, 3 MPa, 6 MPa和12 MPa压差四个系列的生排烃模拟实验。研究指出,盆地持续沉...
[会议论文] 第四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 - 2010
基于濮卫地区主要断层的断层面二维形态研究,分析了断层面的纵横向变化对油气运移聚集的作用。结果表明,断层面越陡越有利于油气的垂向运移,越缓越有利于油气向两侧砂体分流和聚集;断层走向上的凹凸不平形成了油气...
[会议论文] 中国地质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 2009
[会议论文] 第十二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2009
东濮凹陷西部是中原油田重要的含油气地区,本文根据西部断阶带目前的勘探程度和地质综合研究已取得的认识,分析研究本地区成藏地质条件,总结、认识已有的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成藏规律,预测可能的油气藏类型,对指...
[会议论文] 第十二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2009
高勘探程度地区继续发挥烃源岩研究在成藏研究中的作用是有机地球化学家的不懈追求。本文介绍了优质烃源岩的发现,对东濮凹陷优质烃源岩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浅谈了东濮凹陷优质烃源岩与油气成藏。
[会议论文] 2008年复杂油气田勘探开发学术研讨会 - 2008
提出了叠加/偏移速度联合反演求取层速度的新方法,提高了层速度计算精度.通过研究速度场建立方法,形成了利用地震速度、测井、钻井和构造层位等多种信息联合建立速度场技术,获得了反映速度宏观分布规律并与井符合良好的...
[会议论文] 2008年复杂油气田勘探开发学术研讨会 - 2008
通过对东濮凹陷沙河街组含盐地层进行分析研究,指出了盐岩层在岩心、电性和地震资料方面的典型识别特征.对盐岩分布发育特征研究后认为东濮凹陷盐岩在平面上具有分区性和迁移性、在垂向上具有旋回性和韵律性的发育规律...
[会议论文] 2008年复杂油气田勘探开发学术研讨会 - 2008
东濮凹陷是一个构造条件复杂的断陷型凹陷.断裂多,组合复杂,其中Ⅰ级断裂1条、Ⅱ级断裂14条.这些断裂的主活动期在沙河街组一东营组沉积时期.该凹陷构造基本特征为东西分带、南北分区.凹陷发育三种构造样式:伸展构造样...
[会议论文] 2008年复杂油气田勘探开发学术研讨会 - 2008
东濮凹陷具有形成隐蔽油气藏的地质条件:多沉积体系、湖平面高频变化导致砂体相变快;盐岩的发育有利于岩性圈闭形成;新生界、上古生界两套烃源岩;东西分带、南北分区的构造格局影响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保存;异常高压普遍...
[会议论文] 第十一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2007
本文对东濮凹陷文明寨地垒中生界砂泥岩裂缝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和油源进行了研究。东濮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的南缘,为发育在华北古生界地台上的中新生界、以新生界为主的断陷盆地,存在下第三系湖相和石炭-二叠系煤系两套...
[会议论文] 2006年天然气测井与测试技术交流会 - 2006
本文分析了深层气的微弱显示特征,在定性判别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岩心刻度测井技术,建立深层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形成了一套利用孔隙度、渗透率、含油气饱和度和含气指数等参数综合判别深层气的方法;针对局部砂岩裂缝...
[会议论文] 第四届油气成藏机理与资源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06
本文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及EASY%R。数值模拟等方法,结合构造演化及埋藏史特征,对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热演化史与生烃期次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表明上古生界沉积以来热演化史分为3个阶段。印支期古...
[会议论文] 第四届油气成藏机理与资源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 - 2006
沉积盆地沉积和构造发育的旋回性和波动性是普遍现象,其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基于对东濮凹陷沉积、构造等特征的分析,认为东濮凹陷沉积具有旋回性,沉积及沉降中心具有波状迁移的特点,盆地演化具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