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论文] 2013(第四届)中国城镇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 - 2013
利用多生境菌群(MEMA)与微型后生动物复合强化实现泥水同步降解,在余杭污水处理厂开展污泥原位减量工程示范研究.结果表明:污泥的减量效果明显,试验组万吨水产泥量比对照组降低44%,出水主要水质指标与对照组差别不大...
[会议论文] 2009’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讨会 - 2009
本文主要研究蠕虫在经超声波处理后的剩余污泥中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经超声波处理后的剩余污泥有利于蠕虫的生长,在脉冲比2:1和超声时间10min的条件下,声能密度为0.05 W/L和0.1 W/L时,红斑顠体虫和轮虫的数量达...
[会议论文] 全国水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技术交流研讨会 - 2006
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运行管理中,由于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在活性污泥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种类,且原生动物比细菌大得多,以低倍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因此以微生物尤其是原生动物种群的生长情况来判断活性污泥和出水水质的状...
[会议论文] 20世纪的中国地质学研讨会 - 1999
[会议论文]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7届学术年会 - 2013
[会议论文]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7届学术年会 - 2013
核形石是由分泌粘液的菌藻类生长并捕获和粘结碎屑物质和碳酸钙质点,围绕核心加积而形成的、独立的、毫米到厘米级的结核.本文以核形石和遗迹化石的相对数量关系变化表征微生物与后生动物的演化关系.本研究区中的核形石...
[会议论文]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7届学术年会 - 2013
豫西寒武系发育大量微生物岩和后生动物扰动灰岩,类型丰富,形态多样.以宏观构造特征划分,发育的微生物岩类型有叠层石、核形石、树形石、凝块石以及具明显微生物成因的巨鲕等,不同类型微生物岩中蓝细菌保存完好,以Girv...
[会议论文] 2012《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第九届年会 - 2012
以某实际合成氨化工厂废水为研究对象,开展载体强化缺氧/好氧(A/O)工艺高效生物脱氮中试研究。本文对载体挂膜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好氧池内设置格网将其分段后,各段载体在挂膜期间的挂膜速率和挂膜量随时间和空间的变...
[会议论文]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 - 2009
寒武纪早期是地史时期重要的地质和生物突变时期,多门类带骨骼的后生动物同时出现,且形成了重要的磷矿、Ni-M。多金属矿产和烃源岩。因此研究寒武纪早期的沉积环境,不仅能为生命起源和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形成机制提...
[会议论文]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 - 2009
礁群落的演替与生物起源、辐射、灭绝、复苏事件的关系,是探讨生物礁宏进化规律永恒的主题。奥陶纪是地史上陆表海分布最广泛的时期,温暖海洋的广泛分布为各大动物门类提供了广阔的生态领域,“古生代动物群”的进一步...
[会议论文]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 - 2009
云南虫是澄江生物群中最具争议的动物之一,其系统位置目前至少有6种不同的观点,不同研究组曾分别将其解释为分类位置不定的原口动物、头索动物、半索动物、有头类、后口动物的干支类群,或者两侧对称动物的基部类群等.争...
[会议论文]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 - 2009
Orsten型化石是一类主要产自寒武系及奥陶系个体微小却珍贵的特异保存化石.虽仅有较短的研究历史,其精美的保存所携带的重要信息,已开拓出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倍受当前相关学者的关注.以往事实表明中国南方是世界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