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论文] SPG/SEG 北京2016国际地球物理会议 - 2016
曲流河中废弃河道的发育形态、位置,可以作为识别单一河道边界的重要依据,其内部泥质夹层分布特征对油气流动起着遮挡作用,直接影响着东部老油田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精细挖潜.本文以萨尔图油田北一区断东密井网区块葡Ⅰ2小...
[会议论文] SPG/SEG 北京2016国际地球物理会议 - 2016
针对陆相薄互层储集层横向非均质性严重、密井网仍然无法完全控制的难点,本文利用地层切片技术,通过使用合适的地震属性及井震结合的储层精细描述手段,实现了密井网控制程度相对较低、砂体发育相对较厚的储集层精细...
[会议论文]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5
地震分频解释技术是在一定时窗内通过频谱分解来研究薄层变化,利用不同频率对不同尺度地质体之间存在不同的响应特征认识地质体,从而进行沉积相解释以及砂体解释的一种有效技术.本文提出采用地层切片的方法,进行不同时...
[会议论文] 2015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 - 2015
地震沉积学瞬时频率分析是在传统地震道中提取基础地震属性的的方法之一,它是一种全新的并且对于岩性地层学、石油地质学、地震地貌学来讲是一门发展中的重要学科,是研究地震信息和沉积结构及演化史分析的技术手段。...
[会议论文] 中国石油学会2015年物探技术研讨会 - 2015
松辽盆地中浅层储层多表现为“薄、散、互、杂、差”的特点,定量预测砂岩厚度精度较低,为充分发挥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的作用和优点,利用密井网储层数据准确、信息丰富的有利条件,优选出岩性参数和含油气性反映最敏感的属...
[会议论文] 中国石油学会2015年物探技术研讨会 - 2015
钻井揭示松辽盆地南部地区青三段高台子油层具有规模石油地质储量,但是由于其储层为河道沉积的砂泥薄互层,砂岩厚度1~6米,横向变化快,水下分流河道和席状砂两种相带试油产量差异大,钻遇河道砂体的井产量高,常规储层预...
[会议论文] 中国石油学会2013年物探技术研讨会 - 2013
针对大庆长垣陆相多层砂岩油田利用地震属性进行储层预测的难点,以SRT 油田B3X 区块为例,探索了一种基于井数据驱动的变时窗非线性地层切片储层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密井网砂岩厚度与地震能量对应关系指导的变时窗...
[会议论文] 第五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 - 2013
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后,储层研究的重点主要围绕着寻找储层剩余储量富集区域以及预测油气藏(气藏尤为重要)水体能量大小等要素展开。这需要对储层描述精度更加精细,要对储层空间演化与分布有清楚的认识。地震沉积学通...
[会议论文] 第五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 - 2013
为精细识别迈陈凹陷南部断裂带扇体,寻找有利勘探目标,针对研究区钻井资料少,地震资料差的特点,在地震沉积学解释思路的指导下,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井资料,建立地层格架,将涠洲组地层划分7个三级层序,利...
[会议论文] 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 2012
乍得Bongor盆地北部斜坡P组勘探获得重大突破,但该区储集砂体沉积相变快,各井厚度差别较大。结合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该组可划分PⅠ_Up、PⅠ_ Low、P Ⅱ、PⅢ四个四级层序,其中PⅠ_Up为P组主力油层。沉积相综合研...
[会议论文] 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 2012
随着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出现了一种新的分支学科——地震沉积学,地震沉积学在国内外的地震地质综合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因此逐渐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
[会议论文] 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 2012
乾北-两井地区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长岭凹陷北部,是油气聚集的主要指向区带。该区高台子油层一直以来都作为勘探开发的兼探层位,具有较好的产油条件。但由于高台子油层地层厚度横向变化快,地震资料主要以杂乱...
[会议论文] 2012全国数学地质与地学信息学术研讨会 - 2012
地质体的数据建模技术是研究地质体特征的一项重要手段,特别是地质体切片模型的展示,能更加清晰地表达地质体的内部特征、地层分布等情况。主要探讨了岩溶体(多Z值)的数据建模,并且在钻孔L数据的基础上,利用C++语言...
[会议论文] 中国石油学会2012年物探技术研讨会 - 2012
本文结合盆地内的沉积特征,分析河道砂体的地质、地震、测井响应特征,利用地层切片、三维可视化、年代地层域解释、谱分解等技术,在时间域、频率域和Wheeler域对河道砂体进行了定性预测和定量描述。实际钻探证实了本...
[会议论文] 中国石油学会2012年物探技术研讨会 - 2012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地震沉积学的历史,对时间切片、沿层切片与地层切片的概念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随后介绍了传统的层序界面反射方式分类并指出了它们的不足:过于粗化,容易造成有用信息的丢失,不能更好地反映地下...
[会议论文] SPG/SEG2011年国际地球物理会议 - 2011
根据不同地震频率下,沉积体的反射界面所反映的信息的差异,从宏观(地震地貌学)和微观(地震岩性学)两个方面,将地震沉积学所涉及的核心技术引入准噶尔压扭性碎屑岩盆地,拓展性的提出了在地震最小研究单元内,在...
[会议论文] SPG/SEG2011年国际地球物理会议 - 2011
沉积旋回是地层沉积成因的一种反映,沉积旋回分析在油气田开发阶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常规沉积旋回的检测主要是根据测井曲线的形态定性划分,其研究过程中横向的对比分析存在很大局限性。本文在沉...
[会议论文] 第四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 - 2011
本文基于刚果Z区块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应用时频分析理论及地层切片技术,分析讨论区块内发育的两种浊积水道复合体的内部沉积过程。针对不同的水道复合体,利用LandMark解释工具和不同厚度水道砂体所对应的单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