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论文] 第五届探矿工程学术论坛 - 2018
皖南地1井是部署在安徽省南陵县烟墩镇的一口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井.文章详细介绍了该井的钻探施工工艺技术以及遇到复杂问题的处理方法,并对钻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现优质高效钻探的措施.项目的顺利实施,梳理了皖南地...
[会议论文] 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 - 2016
众所周知,金顶铅锌矿区出露地层有外来和原地两套系统,金顶铅锌矿床主要赋存于原地系统之中。外来系统由上三叠统三合洞组、麦初警组和中侏罗统花开左组组成,为一套倒转的地层层序;原地系统主要碳酸盐岩-蒸发岩和砂...
[会议论文] 资源环境与地学空间信息技术新进展学术会议 - 2016
同位素地球化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化学元素在活化、迁移、分散或聚集的物理化学过程中的同位素丰度的变化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去解决有关地质地球化学问题的新兴学科.随着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发展,同位素地球化学在研究矿床成...
[会议论文] 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 2015
青藏高原中生代时期新特提斯洋演化及其相应的岩浆作用一直是高原基础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系统研究对新特提斯洋及拉萨地块的地质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桑日县地区出露的叶巴组、桑日群比马组、桑日群麻木下组、旦师庭组...
[会议论文] 第五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 - 2013
为精细识别迈陈凹陷南部断裂带扇体,寻找有利勘探目标,针对研究区钻井资料少,地震资料差的特点,在地震沉积学解释思路的指导下,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井资料,建立地层格架,将涠洲组地层划分7个三级层序,利...
[会议论文] 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 - 2012
本文简述渤海湾南堡滩海地区浅部80m以内浅地层层序,划分了9个地震地层单元,研究了三角洲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沉积特征演化,得出沉积物沿岸向深水区粒径由粗到细变化,沉积物由东向西搬运,曹妃甸沙岛近岸浅滩主要为细...
[会议论文] 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 2012
塔西南坳陷昆仑山前地区横跨叶城凹陷、齐姆根凸起及喀什凹陷。为阐明塔里木盆地昆仑山前地区白垩系地层展布及沉积演化特征,以野外实测剖面为基础,取得了岩石组合特征、分布规律和沉积作用等方面的详实数据。结合井...
[会议论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 - 2011
本文通过2005-2009年间在台湾海峡西侧近岸调查的浅地层剖面并结合其它相关手段(侧扫声纳、底质等)等调查研究成果,对该地区浅部地层层序进行初步论述。
[会议论文] 第三届全国矿田构造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研讨会 - 2010
@@内蒙古中部白乃庙地区晚志留世白乃庙组原一、二段分别定名为晚志世徐尼乌苏组和西别河组,但三、四、五段的地层层序和时代归属尚不明确。本文讨论的重点之一是原白乃庙群三、四、五段(S3bn3~S3bn5)地层归属问题。对...
[会议论文] 第十二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2009
海中凹陷地层层序与北部湾盆地其它凹陷一样,自下而上依次为长流组,涠西南凹陷为北部湾盆地主要的产油气区,海中凹陷北部通过三号断裂与涠西南凹陷相邻,仅WZ14-2-1井在涠洲组1789-1798m层段有油气产出。本研究从甾...
[会议论文] 第四届全国沉积学大会 - 2009
介绍了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EMD)的基本原理和步骤,探讨了测井信号EMD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及对比中的应用,提出对测井数据进行EMD分解,并将其处理结果用于层序划分及对比的方法。结果...
[会议论文] 2008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2008
小兴安岭地区位于松辽盆地的边缘,小兴安岭-松嫩和老爷岭两个陆块之间的拼接地带,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是濒太平洋构造-岩浆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重要的贵金属、有色金属的成矿集中区.该区森林覆盖严重,地质构造错...
[会议论文] 中国石油学会第12届三省一市环渤海浅(滩)海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交流年会 - 2007
欢喜岭古潜山由多个断块潜山组成,钻至古潜山的井多达上百口,部分钻遇太古宇的井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特别是1997年欢2-14-8井试油成功和欢612井钻探试油获得高产油气流后进一步证明了欢喜岭中潜山带具有良好的勘探前...
[会议论文] “十五”重要地质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 - 2006
本文对上饶市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成果内容进行了介绍。该报告对区内基础地质及矿产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取得了较大的地质成果。主要成果有:厘定了浅变质岩地层层序,对信江盆地白垩纪地层重新进行了...
[会议论文] 中国科协第六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新疆第六届青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博士生论坛 - 2006
[会议论文] 全国第四届油气层序地层学大会 - 200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属于典型的前陆盆地演化层序;作为一级层序,二叠系可划分为三个二级层序(SQ1、SQ2、SQ3),分别代表前陆盆地形成-发育-消亡三个演化阶段.西北缘二叠纪总体处于一个活动构造背景下前陆盆地成盆期,...
[会议论文] 中国石油学会东部地区第十三次物探技术研讨会 - 2005
在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中,地震频率属性特征除了能反映地下不同级次的层序界面外,同时还携带着层序内部结构信息.本文应用时频分析软件中特有的双倍频程三角宽带递归(指数递增)滤波技术在研究三维地震工区的地震道频率属性...
[会议论文]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第16届学术研讨会 - 2003
王曰伦教授是著名地质学家,我国前寒武纪地质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对我国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主要贡献是:初步确立西南地区早寒武世地层层序和与震旦系的分界;初步奠定了五台山区早前寒武纪构造地层基础;参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