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中段林西地区二叠纪大石寨组下部的细碧角斑岩建造记录了大石寨裂陷槽早期的发育历史,因而对其成因和构造环境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工作基础上,对二叠系大石组的细碧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岩石学...
本文通过大兴安岭中段安山岩基质40At/39Ar和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的测定,表明安山岩形成于122~125Ms和114~115Ma两个时期,即为早白垩世的两期喷发.主量元素分析表明,安山岩SiO2含量为59.18%~60.89%,Al2O3含量为15....
[期刊论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8年6期
内蒙古神山铁铜矿床是大兴安岭中段具有代表性的矽卡岩型铁铜矿床.笔者就该矿床成矿岩体的地球化学及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开展相关研究.研究表明:矿区中与成矿有关的伊力特岩体岩石类型为英云闪长岩,属Ⅰ型花岗岩类...
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的中国东北地区由众多微地块拼合而成,但各地块间的拼贴时间、位置和演化过程一直是地学界争议的关键科学问题.针对大兴安岭中段蘑菇气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宝力高庙组砂岩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碎...
为了研究大兴安岭中段地区早三叠世的构造背景问题,以下三叠统哈达陶勒盖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测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等离子质谱法分别对样品的主量、微量元素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哈达陶勒盖组火山岩是一...
为了解大兴安岭中段晚三叠世时期的构造背景,对该时期哈达陶勒盖组火山岩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哈达陶勒盖组火山岩可划分为中性系列安粗岩、安山岩,中酸性系列石英粗安岩及酸性系列流纹...
[期刊论文]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3期
为了研究大兴安岭中段柴河地区白音高老组流纹岩的形成时代和岩石成因,进行了锆石 U -Pb同位素年龄测试和地球化学研究.LA -ICP -MS 锆石 U -Pb 定年结果显示,白音高老组流纹岩形成于年龄为129~137 Ma 的早白垩世.岩石...
对大兴安岭中段铜多金属矿床硫化物矿物的微量元素研究表明,虽然该区矿床类型不同,但闪锌矿种属一致,多为铁闪锌矿和含铁闪锌矿,而方铅矿中Sb、Bi、Ag含量却明显不同;黄铜矿中的Co、Ni含量明显大于黄铁矿中的Co、Ni含量...
对大兴安岭中部索伦地区花岗岩进行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其成因类型及构造环境.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明水河林场、索伦马场、索伦镇岩体年龄分别为(136±1),(134±1),(128±1)Ma,形成于早白垩世.明水河...
对大兴安岭中段扎赉特旗地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研究.用LA-ICP-MS测得流纹质隐爆角砾岩(TW6)和流纹岩(TW14)中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分别为157.2±1.2Ma和154.8±1.1Ma,表明火山岩形成于晚侏...
龙江盆地光华组层型剖面出露完整,沉积连续,含丰富的热河生物群化石,是大兴安岭中段研究热河生物群起源、演化及辐射的重点剖面之一.本文对光华组层型剖面进行了重新精细测制,认为光华组整合于龙江组安山质角砾熔结凝灰...
对大兴安岭中段索伦地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及Hf同位素研究,讨论该地区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用LA-ICP-MS测得索伦地区满克头鄂博组2个流纹岩样品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分别为138.0±...
白音高老组火山岩位于大兴安岭中段科右前旗索伦地区,主要岩性为流纹岩和流纹质晶屑凝灰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分析表明,3组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7±2Ma、133±2Ma和123±1Ma,即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形成于133~123...
塔尔气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主脊中段,晚中生代广泛发育一套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及相应火山碎屑岩的岩石组合。以流纹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测年结果显示,流纹岩形成...
[期刊论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5年2期
格根敖包组广泛分布在大兴安岭中段扎兰屯地区,为一套偏中性的火山岩及碎屑岩组合,主要为安山岩、安山质火山碎屑岩、英安岩及细粉砂岩,夹薄层泥岩。笔者对格根敖包组中细碎屑岩进行了锆石 LA ICP MS U Pb 年代学及古生...
[期刊论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5年2期
对大兴安岭中段柴河地区玛尼吐组火山岩进行了锆石 LA ICP MS U Pb 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了解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所揭示的区域构造背景。玛尼吐组火山岩岩相学鉴定结果为安山岩、英安岩,化学成分显示其为...
[期刊论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4年2期
华北板块北缘与其北部地块之间古亚洲洋闭合的时限,涉及到大陆形成过程中的古洋陆格局及演化过程的重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大兴安岭地区的构造演化过程是承上启下的转折时期,即是古亚洲洋向古太平洋构造体系转变的关键...
莲花山铜矿床产于中生代火山盆地隆坳转换部位,是大兴安岭中段铜多金属成矿带上的重要矿床之一.根据野外观察与室内鉴定,将矿化过程从早到晚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早期的黄铁矿-石英阶段、中期的石英-硫化物阶段、中晚期...
在深入研究大兴安岭中段地质构造、各种航空物探异常特征的基础上,对航磁资料进行了剖析,解释了磁场与多金属成矿密切相关的线-环构造及其火山岩基底情况等,总结出多金属矿藏的磁异常特征及其与线环构造、岩体、地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