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论文] 第十届全国大气环境学术会议 - 2003
报道了珠江三角洲13个站为期1年的分季度大气颗粒物PAH干湿沉降通量及其分布.主成分分析突显出区内亚热带季风气候下水、热因子的不同组合,是控制大气PAH干湿沉降的主导因素.
[会议论文] 第九届全国大气环境学术会议 - 2002
面源模式计算主要有两种方法,即ATDL模式和虚点源后置法.ATDL模式应该考虑面源源高,风向做修正,根据网格长度选择计算上风向网格计算数量.对虚点源后置法,提出了面源反扩散参数的概念,采用精确地数值模拟方法,对面源做...
[会议论文] 第四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 - 2017
临近空间大气环境信息对于飞行器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临近空间数据同化技术和数值预报技术是提供这些信息的重要手段,目前处在发展阶段.本研究将三维变分同化方法应用于可准实时获取能提供10-96km高度范围全球覆盖的Au...
[会议论文]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 2015
大气颗粒物作为大气环境的固相组成部分,与大气环境问题密切相关,尤其是硫酸盐颗粒物,与酸雨、酸雾等形成与人体健康都有直接的关系.目前,大气颗粒物是大多数城市的空气首要污染物,其中以总悬浮颗粒物TSP(空气动力学直...
[会议论文] 2015年海峡两岸气象科学技术研讨会 - 2015
"中央气象局"建置之台湾自动实时预报系统(Taiwan Auto-NowCaster, TANC)系使用模糊逻辑概念针对对流启始、成长及消散进行实时预报(nowcast),系统发展的流程为需先针对预报目标订定预报因子(predictor)代表风暴生成前...
[会议论文]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5
利用1981~2010年ERA-I再分析资料和探空资料分析了海南岛夏半季、冬半季平均大气可降水量(PW)的年际变化趋势、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口和三亚月平均PW年变化均存在一个单峰结构,最高值(8月)与最低值(1月...
[会议论文] 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2015
通过对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四座城市(北京,南京,兰州,哈尔滨)1953-2008年的逐日平均气象资料进行计算,得到其56年的逐日人体舒适度指数,并且与等级划分比较,确定舒适月份舒适天数;进而比较四座城市人体舒适度时间性和地域...
[会议论文] 第十六届海峡两岸地形学研讨会 - 2015
岩溶洞穴沉积是过去二十多年中古气候环境研究领域发展最迅速的方向之一.基于岩溶洞穴沉积的古气候环境研究取得了一批引起国内外同行高度尖注的成果.不过,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有关研究的绝大部分工作都集中在洞穴...
[会议论文] 2013年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交流会 - 2013
本文选取了兰州中川机场2008-2010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箱模型,在A值法的基础上加入了环境变动量,对规划中的兰州新区大气环境容量的年际变化、年变化、日变化等进行了分析.该模型在计算大气环境容量时体现了污染...
[会议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
针对近年来全国各地持续出现雾霾天气,空气质量急剧下降的现状,本文概述了目前我国关于PM2.5的研究进展情况,介绍了PM2.5的概念,指出PM2.5对于大气环境及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并对于PM2.5的监测方法做了简要概述.目前我...
[会议论文] 2013年全国重大天气气候过程总结和预报预测技术经验交流会 - 2013
利用多种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LAPS局地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湖南两次暴雨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次过程虽均属于湖南盛夏低涡冷槽型暴雨过程,但降水性质、中尺度特征和环境条件有差异.第一次过程暴雨由...
[会议论文] 2012年全国环境风工程学术会议 - 2012
完善和落实PM2.5的法律规制对有效提高大气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PM2.5的域外法律规制的追述和对中国相关制度的建立及限制性因素分析,提出了拓宽法律适用范围、坚持环境容量理念、完善节...
[会议论文] 第二届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国际研讨会 - 2012
《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大气环境》修订版颁布实施后,高空气象数据已成为环境影响评价需要的重要基础数据,但实际上中国的高空气象探测站的数量远不能满足环境影响评价的需要,因此采用中尺度大气数值模式模拟高空气象数...
[会议论文] 第二届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国际研讨会 - 2012
探讨了将综合防护距离、温室效应、环境审计及环评有效性引入园区规划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可行性,分析了相关项目的评价流程及评价内容,探讨了园区恶臭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为园区规划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一些借鉴...
[会议论文] 第二届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国际研讨会 - 2012
如何促成项目优化选址一直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薄弱环节。本文从环境约束角度分析了项目选址大气环境合理性的量化问题,提出了项目选址大气环境合理性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促成项目优化选址的量化技术...
[会议论文] 第二届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国际研讨会 - 2012
在散货码头大气影响评价工作中,装卸起尘量与风速相关,为周期性排放的污染源,根据预测时段收集的逐时气象资料,可按小时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本文就某电厂二期码头为例,探索了考虑在码头装卸源强随风速变化情况下...
[会议论文] 第二届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国际研讨会 - 201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评价方法在我国仍处于探索之中。英国较早建立了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以英国交通部的交通分析指南(TAG)为基础,阐述了其交通...
[会议论文] 第二届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国际研讨会 - 2012
CALPUFF模式是《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推荐的法规模式之一,主要应用于评价范围大于50km的建设项目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