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论文] CPS/SEG北京2009国际地球物理会议 - 2009
Curvelet 变换是在小波变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多尺度变换,它的结构元素除了尺度和位置参数以外,还包括方位参数,这使得Curvelet 变换具有良好的方向特性。利用Curve1et 变换的以上特性,将地震数据变换到曲波...
[会议论文]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6
全波形反演是一种利用叠前地震记录的全波场信息来重建地下介质的物性参数的高精度建模方法.该方法对低频信息和模型的精确度的依赖性很强,其反演效果经常受到"跳周"现象的影响.常规的全波形反演使用模拟波场与观测波场...
[会议论文]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6
相比于传统的地震采集技术,混合震源采集有利于增加中深部地质构造的成像质量,同时也提高了采集效率.但是混合震源采集中引入了混合噪声大大影响了地震数据的信噪比.1998年,KINGSBURY第一次在论文中提出双树复小波(dua...
[会议论文]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6
"砂体叠置、连续性差"是河流相砂体的主要特征,其在地震剖面上主要表现为信噪比低、横向上主要呈点状或短轴状分布.D7井区埋藏深,主频低,分辨率不足,因此如何在保证有效信号的同时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检测河流相砂体...
[会议论文]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6
本文引入一种新的时频分析方法——广义线性调频小波变换(General Linear Chirplet Transform,GLCT),该方法基于三参数线性调频小波变换(Linear Chirplet Transform,LCT),通过多次迭代LCT拟合能量脊线最匹配的具有倾斜...
[会议论文]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6
Measurements of group and phase velocities of surface waves are often carried out by applying a series of narrow-bandpass filters centered at specific frequencies to wave packets and estimating the ar...
[会议论文]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6
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时,由于实际地层是一种非理想弹性介质,不可避免的发生衰减,包括固有衰减和非固有衰减,非固有衰减是与地震波传播特性有关的衰减,包括球面扩散、地层散射、地层结构等引起的反射透射损失,另一类...
[会议论文]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6
本文应用理论资料和某工区实际资料探讨了时间域融合、频率域融合重构、以及基于小波变换的重构等三种频率融合方法的应用,由于使用井点处资料,使用反褶积求取子波的方法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子波。
[会议论文]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6
地震属性在近年来的地震解释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单一属性的应用由于它反映的信息的片面性和局限性限制了解释结果的准确性.属性的联合使用和优化使用在地震的属性应用中使用的越来越多,很多都取得了不错的解释效果.地...
[会议论文] SPG/SEG 北京2016国际地球物理会议 - 2016
随着岩性油气藏勘探的不断深入,尤其对碎屑岩储层来讲,对储层范围的预测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所要求预测的储层厚度也逐渐变小,这其中地震资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常规地震资料由于受其自身分辨率的影响,往往在薄储层...
[会议论文] SPG/SEG 北京2016国际地球物理会议 - 2016
克深地区是中国西部最具潜力的勘探地区,但复杂的近地表结构及难以辨识的初至导致严重的静校正问题,静校正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该区地下复杂构造准确成像的一大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可以适应克深复杂地...
[会议论文] 第十七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 2015
利用小波变换定义了两个新的波群参数:群高因子和群长因子,考虑方向分布和水深影响,对不同工况下多向不规则波波列群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群高因子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波列的不稳定性,水深越深、方向分布越窄,波...
[会议论文]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5
将时域局部化性质很高的三参数小波变换引入吸收衰减计算中,通过对其时频谱进行子波谱估计获得更平滑、能量聚焦性更好的时频谱,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曲线拟合从中提取稳定的地震波低频段和高频段吸收衰减梯度,以期更好...
[会议论文]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5
本文通过对多源信息融合方法的研究,利用多种属性进行综合处理,能够克服单一属性的多解性问题,同时有助于化解多属性间的矛盾,寻找引起属性变换的共同地质因素。本文通过实际资料的应用发现,地震属性多源信息融合...
[会议论文]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5
有效的信号处理是微地震事件精确定位的基础.微地震信号微弱、信噪比低,传统的滤波方法很难满足去噪要求.本文通过理论研究,在分析了小波变换和互相关的基础上将两者相结合,对经过小波变换后的微地震数据进行互相关,可...
[会议论文]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5
如今随着勘探深度的日益加深以及勘探难度日益增加,这便要求需要更高分辨率、更高精度的地震数据,而小波变换就是提高地震记录分辨率的方法之一.因此将小波变换与三瞬时剖面法相结合,其结果能够从三个瞬时属性方面更加...
[会议论文]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5
本文应用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C/2E的相当黑体辐射亮温(TBB)资料,通过小波变换和相对功率谱处理,提取2013年7月22日山民县漳县6.6级地震热红外异常信息,获取该地震热红外异常特征。
[会议论文] 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5
卫星遥感用于地震研究的优势在于其资料具有良好的动态连续性且覆盖范围广、信息量大、可比性强.本文选用中国静止气象卫星FY-2E的自旋扫描辐射器VISSR红外4通道(波长3.5-4.0um,为中波红外通道)的数据,采用小波变换和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