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与低渗透储集层孔喉尺度相近的微管模拟储集层微小孔喉,以流体在微管中的流动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尺度方法研究低渗透储集层非线性渗流规律.对半径分别为10.0 μm、7.5μm、5.0 μm和2.5 μm的熔融石英微管中去离子...
运用微尺度模型和基于普通相机的近景摄影测量三维图像解析技术针对河道采砂对长江镇江段河床演变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镇江段河床演变的趋势,指出在征润洲北滩和五峰山附近科学合理地采砂有利于镇江段河床稳定...
[期刊论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1年2期
针对目前很多学者对低渗透油藏微观渗流机理方面的认识仍存在分歧及未认识到非线性渗流根本原因的现状,从低渗透油藏多孔介质特征、微尺度流动效应和边界层理论等方面,阐述了低渗透油藏非线性微观渗流产生的机理.结果表...
随着风电事业的发展,复杂地形下的风资源模拟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利用广东沿海某海岛南部9个测风塔共22个测风高度的完整一年的测风资料及该海岛高分辨率的数字地形资料,采用地理空间因子的多元回归法进行风资源的微尺...
以膨胀性的粘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粘土浆体的流变性实验和填砂管渗流实验,并使用一种新研制的微流量测量工具,研究了低渗岩心在较低流速下的渗流特性;利用微尺度流动理论,Einstein粘度定律等进行了理论分析,对引起低...
[期刊论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2年2期
低渗透油藏中水驱难度大,渗吸是主要的作用机理之一.从微尺度和常规岩心尺度条件下,分别进行了不同管径下的液体自吸实验和不同渗透率岩心中的渗吸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管径较小的微圆管中的自吸能力强于管径较大的;渗透...
为深入认识页岩油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和渗流特性,以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储集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微CT扫描技术和聚焦离子束电镜扫描技术,构建三维数字岩心模型,获得孔喉结构参数,并基于该结构特征建立多孔介...
采取参与性农村评估PRA、GIS技术和高清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5年来典型旅游村庄苟各庄村土地用地格局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①苟各庄村土地利用经历缓慢起步阶段、快速扩展阶段和平稳提升阶段三个时期,实现了从...
介绍宏尺度、微尺度和渗流三大类储层参数测井评价技术的提出背景,论述三大类参数的定义、测井反演表征方法以及在储层质量分类评价中的应用.微尺度参数的测井反演表征方法能够深入挖掘测井信息的应用广度和深度,提高测...
[期刊论文]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2年12期
采用26阶矩方程方法对稀薄气体在平板微通道与微圆通道中压力驱动的Poiseuille流动进行数值分析,获得稀薄气体在微通道内的速度分布、压力分布规律.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气体压力在微通道中沿主流方向呈非线性分布,且非线...
微尺度景观格局是景观生态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干旱河谷是横断山区一类特殊的生态系统类型,生态脆弱,生态退化潜在风险大.选择四川茂县两河口典型样地干旱河谷微尺度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样地上分布的景观类型多样...
[期刊论文]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1年4期
利用海面微结构光学测量装置实验获取到的微尺度波图像来给出风生微尺度波的波数谱,在此基础上利用频散关系建立微尺度波波数谱和频率谱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到微尺度波频率谱.对微尺度波的频率谱随频率变化的响应进行了研...
在油气盆地内微尺度反射地震波场的成因与勘探最终目标--小尺度油气-水界面有密切联系.微尺度地震波场的属性中隐藏着识别油气藏的密码.有油气水界面时其地震波场会在局部产生非常规变异,使小尺度波场的奇异性急剧增高...
[期刊论文] 《农业机械学报》2010年3期
以MICRO-PIV实验测量的微尺度流场为基础,利用FLUENT数值计算软件设计最佳微尺度流动数值模拟方案.针对微尺度特性,采用设定壁面粗糙度和多孔介质模拟粗糙元的微尺度效应处理方法,利用FLUENT软件提供的REALIZABLE K-ε...
[期刊论文] 《工程热物理学报》2010年3期
离散速度方向模型是一种简化Boltzmann方程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减少Boltzmann方程的维数来降低数值求解的计算量.在DVD模型中,分子速度的方向是离散的,而分子的速率仍然是连续的,这样就可以用一组三维的速率分布函数来...
[期刊论文] 《计算力学学报》2009年1期
对于许多微流体应用系统来说,流体的混合是至关重要的.该文研究了基于电磁流体动力混合器的微流道主动混合控制方法,建立了该微流道混合系统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在交变LORENTZ驱动下,流经混合器流道的流体及其...
[期刊论文] 《工程力学》2009年6期
微尺度力学的研究常遇到力学模型分析、复杂本构方程求解和跨尺度计算等问题,而传统的数学方法很难给出所研究的微尺度力学问题的解析解.该文探讨运用计算智能方法(主要包括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模糊数学等知识)对...
[期刊论文] 《物理学报》2007年4期
在考虑分子间作用力的基础上,讨论了各向同性壁面对微流道内非极性分子液体表观黏性系数的影响,建立了考虑壁面影响的表观黏性系数分子理论公式.研究结果显示,在靠近壁面处,壁面对表观黏性系数的影响是很大的,这取决于...
[期刊论文] 《物理学报》2006年3期
在信息保存法(IP)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温度模型,该模型可以有效模拟计算有温度变化的流动.此外研究发现,在用IP方法模拟计算的流场局部密度变化很大时,如果采用质量守恒方程的二阶中心差分格式更新信息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