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 《地理学报》1996年5期
对区域持续发展的研究是持续发展深化的必由之路.区域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对地球表层(主要陆地表层)自然与人文各种要素的综合规律的揭示,即陆地系统科学.对持续发展广泛深入地研究既是地理科学责无旁贷的任务,也...
[期刊论文] 《改革与战略》1995年4期
在介绍我国湿地资源的基本情况、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对开发治理、持续利用、加强科研、增加投入、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尽管已经跨入现代化发展的门槛,但是作为地球表层的一个物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求依然是最大限度地获取物质消费的满足.实际上,随着社会财富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已经成为各国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和基...
着眼于矿业城市的持续发展,论文对我国矿业城市问题产生的内外因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矿业城市发展的经济效益,结合对矿业城市持续发展规律的理论思考和国内不同类型矿业城市的实证研究,提出了战略与对策.研究认为:①长期...
阐述了持续发展与土地持续利用的基本概念,从下述5个方面探讨了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在土地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即综合整体性、尺度性(时间尺度、空间尺度、重点尺度)、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空间镶嵌稳定性、空间格局...
[期刊论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年3期
淮南市是一所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是建立在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子系统上的复杂系统,是城市发展与资源和环境保护之间矛盾较为突出的区域,主要表现在:城市布局不合理,城市整体结构不完善;人类进行煤炭资源开发利...
[期刊论文]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6期
该文根据持续发展理论,分析了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针对湖南省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区域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环境对策.文章指出,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严重、生物资源衰减、水土流失加剧、自然灾害频繁等环...
随着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为了充分利用示范区的优势资源,实现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对2009~2013年间经济持续发展与土地生态安全的协调性以及示范区内各城市协调性差异进行测...
可持续城市建设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可持续城市发展历程与内涵,总结了可持续城市的相关理论、方法和实践趋势,探讨了可持续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关键,提出可持续城市建设需主动把握系统形...
发展海洋经济是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资源匮乏、空间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开发海洋这一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宝库也已上升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战略性问题.我国主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
中国湿地研究经历了由面上考察到长期定位研究、由资源调查到结构、功能、过程研究、由沼泽研究扩展到湿地各种类型研究等过程.中国湿地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展.文章对近30年中国湿地研究主要进...
吉林省西部的天然草场是我国的优质草场之一.近几年来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草场面积在不断减少,平均年递减4.5×104hm2,而且草场的退化程度逐渐加剧,重度退化草场大幅度增加,产草量降低,草场生态环境恶化.通...
[期刊论文]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年4期
重庆市是我国农村面积最广、农业比重最大和农业贫困人口最多的直辖市.维护好该市的农村生态环境,解决好农业发展问题,不仅对重庆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确保三峡工程的安全运行、促进长江中下...
渤海是我国一个半封闭的内海,海域面积7.7×104km2,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油气资源、海盐资源、滩涂资源、港口与滨海旅游资源等.随着对渤海海洋资源的开发,已形成了海洋渔业、海洋油气开采业、海洋运输业、滨海...
中国陆核是全球9大陆核中最小的也是唯一一个"四面受挤"的陆核.这种特殊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孕育出众多世界知名的地质学家,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学理论,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地质理论的发展.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生产的发...
云南野生蕈菌物种资源十分丰富,据初步统计仅野生食用菌就有约600种,其中目前具有重要经济、开发价值的有近60种,滇南、滇中和滇北都有可重点开发的种类,这些野生食用菌是云南各族人民物质生活中依赖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
内蒙古天然草地资源丰富,草地面积7 880×104 hm2,占中国草地面积的22%.由于长期的利用和管理不善,畜牧业生产难以持续发展.内蒙古草地资源的现状是:草地退化,土壤沙化;气候干旱,降水减少;草地植被退化,牧草产量低;草地...
[期刊论文]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6年2期
本文从保障北京市供水安全的长期战略出发,以北京市近20年城镇和农村需水增减基本平衡的历程为背景,在总结近年环京地区种植节水作物经验和试验监测其节水效益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环京平原区建立节水型种植结构是保证首都...
[期刊论文]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7年4期
新疆于田绿洲地处干旱内陆区,生态环境脆弱,是一个以灌溉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落后地区.着重计算分析了绿洲的光合潜力、光温潜力、光温水潜力和光温水土潜力,结果表明水分和土壤肥力是限制该区农业生产潜力发挥的主要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