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论文] 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8届年会 - 2013
溶洞景观是地质公园常见的地质遗迹之一,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发育有相当数量的岩溶洞穴,是该区新构造隆升事件的良好信息载体.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对公园内岩溶洞穴的分布及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
[会议论文] 第六届地质构造与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 - 2013
[会议论文] 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7届年会暨张掖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发展研讨会 - 2012
山西王莽岭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及科学价值.本文以王莽岭地质公园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详细调查并依据地质遗迹的成因、形态及规模、自然属性及分布特征,将地质遗迹资源划分为地貌...
[会议论文] 2011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2011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土地变的越来越稀缺,这使得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为城市提供了新的方向。地下空间是一种极为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有序、长远、可持续地规划、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使之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
[会议论文] 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6届年会暨金丝峡旅游发展研讨会 - 2011
对云台山地区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勘察后,了解了该地区北高南低的总体地貌特征及部分区域的典型地貌;对园内的地貌类型、形态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并研究了各地貌类型的形成机理及其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根据地貌分区原则和...
[会议论文] 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6届年会暨金丝峡旅游发展研讨会 - 2011
加拿大多伦多市坐落在安大略湖西岸,冰川冰水堆积(碛)台地上.由于北半球气候转暖,北美大陆冰盖(川)融化遗留之水体。在冰川退缩过程中形成了殷厚、广袤的冰水堆积土层和冰债泥砾堆积。后期新构造运动地壳抬升,形成平...
[会议论文] 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6届年会暨金丝峡旅游发展研讨会 - 2011
本文利用云台山景区ETM+遥感数据,经过几何校正和图像镶嵌后,选用ETM+7,ETM+4,ETM+3波段假彩色合成并与全色波段融合,获得研究区1∶50万ETM+影像图;根据新构造的影像特征并结合野外实地踏勘,建立新构造的解译标志;对研...
[会议论文] 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6届年会暨金丝峡旅游发展研讨会 - 2011
发源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境内的西拉木伦河,不仅是一条重要的大地构造缝合带,而且是燕山与大兴安岭的地貌单元分界线,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SPOT5卫星影像解译标志的建立、野外验证及河谷横剖面的实测,查明了西拉木伦...
[会议论文] 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6届年会暨金丝峡旅游发展研讨会 - 2011
文章通过卫星遥感影像的识别以及对金丝峡国家地质公园地貌实地调查,认为新构造运动在金丝峡地区地貌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新构造运动造成的构造断裂带和垂向上的抬升运动是隘谷—嶂谷—峡谷、瀑布等地貌...
[会议论文] 地质环境管理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 - 2010
基于笔者在长江源区野外调查所取得的大量实际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运用构造解析法,分析了长江源区新构造运动特征,认为长江源区第四纪以来的构造运动十分强烈,新构造运动除以整体性、差异性、阶段性隆升的垂直运动外...
[会议论文] 2009年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研讨会 - 2009
受青藏高原在新构造运动中间歇式强烈抬升的影响,贵州也表现出间歇性持续上升的特点,这是云贵地区晚新生代发生的最重大的地质事件。强大的造貌营力奠定了贵州如今构造地貌的格架。通过总结贵州夷平面、河流阶地、喀斯...
[会议论文] 纪念李四光诞辰120周年暨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 - 2009
通过对山西平陆地区河流阶地和夷平面等地貌特征、地层接触关系、断裂活动、地震活动及盆地演化等新构造表现,总结区域上新构造运动的特征。研究区的新构造特征主要有:表现形式多样,间歇性及阶段性,兼有继承性和新...
[会议论文] 纪念李四光诞辰120周年暨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 - 2009
中国新构造运动不仅在活动方式、活动强度上都存在很大的地域性差异,而且造就了我国西高东低、呈现三级地貌阶梯的总体地势特征,控制了我国主要山系的分布和大江、大河的形成,影响到我国气候的总体分区,导致中国的...
[会议论文] 中国地质学会第四届全国构造会议 - 2008
渤海海域位于渤海湾盆地内部,广泛发育同沉积生长正断裂.这些断裂绝大多数是张性或剪张性,中国东部大型走滑断裂—郯庐断裂贯穿渤海海域,对渤海海域断裂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新近纪晚期-第四纪的新构造运动,在渤海...
[会议论文] 2008年活动构造学、新构造学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学术研讨会 - 2008
地质学者认为断层是震源在地表的表现。本文讨论了如何通过活断层定量研究开展强震预测。对于确认的晚第四纪以来活动的断裂带,认为其将来具有发生强震的潜势。强震的活动强度从调查活断层的长度和同震位移入手。全球大...
[会议论文] 2008年活动构造学、新构造学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学术研讨会 - 2008
本文利用平衡地质剖面方法研究天山山前主要褶皱带的地壳缩短,其中3条平衡剖面分别横跨天山南簏的柯坪逆断裂-褶皱带和库车逆断裂-褶皱带,2条剖面横跨天山北簏的玛纳斯活动逆断裂-褶皱带,其余1条剖面横跨吐鲁番中央隆起...
[会议论文] 2008年活动构造学、新构造学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学术研讨会 - 2008
本文根据地面地质调查、浅层地震勘探、钻探等成果,分析了长江谷地安庆-马鞍山段的新构造运动和断裂活动特征。资料表明,该段谷地及其两侧新构造时期总体以弱的间歇性隆升运动为主,其中无为、安庆一带受NE,NNE向断裂活...
[会议论文] 2007年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研讨会 - 2007
武江在坪石段共保留下6 级基座阶地。坪石的多级基座阶地(保留下来的是最年轻的6 级)是在与粤北金鸡岭夷平面同期发育的准平原基础上,由河流的阶段性下切所形成。由于受以 掀斜运动为特征的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武江坪石...
[会议论文] 第七届全国地质力学学术研讨会 - 2006
本文对新构造运动与地壳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处在发展变化的运动之中,地壳当然也不例外。文章围绕新构造运动、地壳稳定性、新构造运动与地壳稳定性进行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