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论文] 第十八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 - 2014
利用红外光谱(FTIR)结合二阶导数光谱和二维相关光谱(2D-IR),对杨木和杉木磨木木质素进行红外光谱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磨木木质素一维红外光谱图、二阶导数光谱图和二维相关光谱图的差异明显.杉木磨木木质素对于杨木...
[会议论文] 第六届全国橡胶环保型助剂生产和应用技术研讨会 - 2010
酶解木质素是从生物质酶解制备功能性多糖、生物酒精或生物天然气的残渣中提取得到的天然高聚物.与传统造纸工业副产品木质素磺酸盐、碱木质素不同,酶解木质素的制备过程比较温和,较好地保留了天然术质素分子中的活性化...
[会议论文] 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第90次学术会议暨全国第十三次工业表面活性剂研究与开发会议 - 2006
介绍了不同来源木质素在木材胶粘剂中应用的可能性;分析和比较了对工业木质素进行羟甲基化、酚化、脱甲基化、氧化等几种常用改性方法的特点;详细阐述了工业木质素基酚醛树脂、脲醛树脂、三聚氰氨甲醛树脂、聚氨酯胶粘...
[会议论文] 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 - 2005
木质素是广泛存在于地球上各种植物中的天然大分子有机物,造纸废水中含有大量木质素,严重污染环境.研究开发木质素应用技术,是消除其作为废弃物对环境造成危害和弥补矿储资源日渐匮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
[会议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 - 2010
木质素的生物降解酶主要有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等。本文主要综述了木质素酶在废水治理中的应用进展。
[会议论文] 2009’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讨会 - 2009
以四种白腐真菌为对象,优选出最适产酶菌株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并对其在不同载体的附着及产酶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的锰过氧化物酶(MnP...
[会议论文] 首届全国微生物污染防治监测新技术与环境安全管理研讨交流会 - 2008
白腐菌与其它微生物不同,因其分泌的木质素酶系及酶系降解的非专一性,在难降解污染物的降解上具有显著的优势。本文针对真菌生物学特征及污染物类型的不同,对典型生境的真菌资源进行了获取与评价,同时对其中目标菌株分...
[会议论文] 首届全国微生物污染防治监测新技术与环境安全管理研讨交流会 - 2008
木质素是造纸黑液中的主要污染物,它难生化降解,是工业废水中的重要污染源。本文综述了造纸废水微生物处理中的真菌、细菌以及其他微生物对木质素的降解及机理。
[会议论文] 中国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高级研讨会 - 2004
采用UASB-接触氧化工艺对亚麻沤制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OD去除率可达95%~7%BOD5去除率为96%~9%。生物难降解的单宁、木素类物质去除率为75%~86%。对单宁、木素类物质的生物化学特性和降解机理进行了...
[会议论文] 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 - 2004
制浆造纸工业中,化学方法去除木质素类原料既消耗大量化学品与能源,又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许多研究都致力于对造纸树种进行基因改良来改进脱木质素工艺.我们用反义RNA技术得到了过氧化物酶负调节的转基因杨树,研究了...
[会议论文] 第三届全国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学术研讨会 - 2003
本文利用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chrysosporium)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粗酶液对一种常见的活性偶氮染料--活性艳红(RBR)K-2BP进行脱色处理,获得了较好结果。
[会议论文] 第三届全国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学术研讨会 - 2003
本研究针对本实验室自己分离的、降解性能优良的白腐真菌菌株F2,应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寻找和优化该菌株产酶的发酵条件,以期提高该菌株的产酶能力。
[会议论文] 2001大连国际给排水设备展览暨全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 - 2001
以从造纸废液中提取的木质素为主要原料,通过与聚合单体进行接枝聚合反应,制备木质素季胺盐絮凝剂,对反应物料的投料比、反应时间、催化剂、反应介质pH值等因进行了研究,优化了反应条件.将制得的产品用于处理印染污水,...
[会议论文] 2015年中国化工学会年会 - 2015
木质素(lignin)是一种自然界储量第二丰富的可再生生物高分子聚合物,同时也是自然界中唯一的可再生芳香族生物高分子聚合物.木质素分子以对羟基苯丙烷、愈创木基苯丙烷和紫丁香基苯丙烷及其结构衍生物为基本结构单元,通...
[会议论文] 2015年中国化工学会年会 - 2015
木质素作为可再生能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应用主要集中在能源,大分子材料和芳香族化合物三个方面,其产品的附加值逐级递增.在每一种应用中均涉及多种技术方法的交联应用,其中前两种在工业上已经有广泛的应用,第三种...
[会议论文] 2015年中国化工学会年会 - 2015
本文采用卤化聚乙二醇为偶联剂,合成一系列不同形状的水溶性交联木质素(L-PEG).通过调节L和PEG的投料比(L/PEG=0.5、1.0、1.5、2.0,w/w)、PEG链段分子量(MPEG=200、600、1000、2000)来控制交联木质素的形状及水溶性.将...
[会议论文] 第十八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 - 2014
利用红外光谱(FTIR)结合二阶导数光谱和二维相关光谱(2D-IR),对杉木磨木木质素和慈竹磨木木质素的分子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木质素的分子结构存在差异,杉木磨木木质素属于愈创木基型木质素,慈竹磨木木质素属...
[会议论文] 2014年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 - 2014
本文选取在不同pH值条件下投加不同浓度的PAC进行比较实验,据此推断木质素的混凝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