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推行清洁生产、控制工业污染学术交流会 - 1994
[会议论文] 第二届全国计算化学学术报告会
[会议论文]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 - 2006
本文以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为分析手段,阐释了90年代以来我国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的消费状况,分品种测算了城乡居民年人均植物油消费量及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的三种需求弹性,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各品种植物油的消费特征与...
[会议论文] 云南省化学化工学会2007年化工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学术年会 - 2007
研究了菜籽油在碱性催化作用下与甲醇发生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醇油量比和催化剂比例等条件对产物酯交换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反应的较适宜条件为: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0...
[会议论文] 中国化工学会2004年环境保护学术年会 - 2004
进行了生物降解润滑脂的试验探索.用国产植物油作为基础油,单锂皂作为稠化剂,添加适量抗氧剂制成了生物降解润滑脂.实验室性能评价表明,该润滑脂除具有良好的氧化安定性、防锈性、胶体安全性等性能外,还具有优良的生物...
[会议论文] 第六次全国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 - 2001
本文介绍了红外光度法测定水和废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采用不经处理的100~200目硅酸鲜作动植物油的吸附剂及填充高度为25mm(填充物重约1.5g)的层析柱,吸附水和废水中动植物油的实验方法.实验表明二个浓度水平的质控样...
[会议论文] 第六次全国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 - 2001
用红外光度法和非分散红外光度法对几种有代表性水样的石油类/动植物油进行了测定,对GB/T16488-1996标准中一些步骤的可操作性及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会议论文] 第二十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 - 2015
溴化植物油(Brominated vegetable oil,BVO)的比重为1.33,常用来做水相和油相的乳化剂,这样可以防止有机相在饮料顶部聚集,保持饮料的口感.自从WHO等组织相继发现BVO会引发多种心血管和肝脏疾病,对健康造成威胁,不应作...
[会议论文]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一届年会 - 2014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准确可靠的GC-MS同时检测植物油中甾醇氧化物(POPs)含量的方法.方法:以劣质植物油为研究对象,自行合成的谷甾醇氧化物单体作为对照,5α-胆甾烷和6-酮基胆固醇为内标.样品经氢氧化钾-乙醇皂化,二...
[会议论文] 第三届中国食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国际论坛 - 2014
建立了植物油和DHA冬化油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的方法,通过对前处理方法的优化,选用正己烷溶油,乙腈作为提取溶剂,经黄曲霉毒素净化柱富集浓缩后,柱前三氟乙酸衍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进...
[会议论文]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一届年会 - 2014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准确可靠的GC-MS同时检测植物油中甾醇氧化物(POPs)含量的方法.方法:以劣质植物油为研究对象,自行合成的谷甾醇氧化物单体作为对照,5α-胆甾烷和6-酮基胆固醇为内标.样品经氢氧化钾-乙醇皂化,二...
[会议论文] 第三届中国食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国际论坛暨展览会 - 2014
建立了植物油和DHA冬化油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的方法,通过对前处理方法的优化,选用正己烷溶油,乙腈作为提取溶剂,经黄曲霉毒素净化柱富集浓缩后,柱前三氟乙酸衍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进...
[会议论文] 第八届健康产业论坛暨第五次全国健康管理学学术会议 - 2013
目的 建立一种测定植物油中游离棉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的优化方法.最佳色谱条件:色谱柱Pursuit-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058%磷酸溶液=85+15,波长235nm,流速1.0ml/min,柱温40℃.结果:测定结果有良好的线性( r=0.9998),检...
[会议论文] 第19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 - 2013
[会议论文] 第十六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 - 2013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并结合二维相关光谱技术对微波加热及传统加热下的三种植物油进行分析.对加热过程中红外光谱的峰位、峰形、峰强进行比较,一维红外光谱图没有明显的区别,而二维相关谱图中,同步、异步图差异比...
[会议论文] 科技与产业对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届年会暨第七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 - 2013
以石油醚为溶剂,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了白芝麻、黑芝麻、白花生、黑花生、葵花籽、大豆、油菜籽、棉花籽、蓖麻籽和油桐籽的油脂.油样品先用正己烷溶解,然后用甲醇定容,其中正己烷含量为20%(v/v),用Hypersil ODS2 5μm色谱...
[会议论文] 第四届全国"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化学问题"学术研讨会 - 2013
建立了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识别不同种类植物油脂的检测方法,优化和选择了提取方法和分析条件,对犯罪现场常见植物油的红外光谱特征进行了分析,区分出多种不同种类的植物油.此方法具有重现性好、操作简便、检材量少等...
[会议论文]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食用油产业发展论坛 - 2012
探索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植物油甘三酯组成的方法,分别测定了大豆油、芝麻油的甘三酯组成,实验表明,大豆油和芝麻油的甘三酯组成有较大差异,该方法在植物油定性及掺混检验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会议论文]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食用油产业发展论坛 - 2012
将适量的试样溶解于石油醚中,用中性氧化铝柱净化,用石油醚洗脱苯并(a)芘,荧光检测器检测.结果显示,苯并(a)芘色谱峰面积与浓度在0~50μg/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0.2 μg/kg.苯并(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