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HJ 169-201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提出的“最不利气象条件”,及其在实际环境风险评价中应用的局限性和问题进行了分析.以煤化工中某煤制天然气项目为例,针对其典型大气环境风险事故,采取项目所在地逐时...
应用2003年1~4月、10~12月在寿光蔬菜基地的日光温室内所取得的温度、光照和湿度资料及同一时期周围外部环境气象条件资料,分析了外部环境气象条件对日光温室内的温度、光照及湿度等气象条件的影响情况,在此基础上,提...
分析了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与大尺度气候背景及小尺度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并简单介绍了作物病虫害气象条件预报业务的分类、分级、预报方法,以及病虫害气象条件预报业务存在的几个问题.
PM2.5扩散∕积聚有着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其时空变化与前体污染物及气象条件密切相关.为探究区域城市ρ(PM2.5)的变化规律,以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为研究区,采用2015年1月-2017年10月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结合...
利用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再分析资料、AQI(空气质量指数)、ρ(PM2.5)、ρ(PM10)等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对2016年12月江苏省连续出现的两次大范围大气污染过程进行...
2015年11月7-9日沈阳出现罕见的持续严重污染天气,采用环流形势、地面常规气象观测、污染物浓度观测、风廓线雷达及雨滴谱资料等,对此次污染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此次严重污染天气过程中,连续22 h AQI≥500,首要...
为探讨南京秋季霾污染过程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太阳光度计观测霾污染发生天气下AOD(aerosol optical depth,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计算AE440-1020(?ngstr?m Exponent,波长指数)以及a2(光谱曲率),结...
选用北京城郊5个代表站2000年可吸人颗粒物PM10逐时浓度监测资料,较为系统地统计分析了北京地区主要空气污染物一PM10的时空分布特征,其中包括PM10平均浓度和各等级出现频率的逐月变化、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平均浓度的逐时...
课题组于2017年冬季在南京北郊开展了为期45d 的雾/霾外场综合观测,并选取12月30~31日一次平流辐射雾过程,分析了气象要素、雾和气溶胶的宏微观特征.结果表明:冷平流与夜间辐射冷却造成的持续性降温为此次雾发展的主要...
为了定量地评估污染气象条件对空气污染的作用并实现对空气污染潜势的预报,本文在城市大气污染数值预报系统(CAPPS)预报原理的基础上,定义了大气自净能力指数,并分别给出了采用气象站观测资料和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大气自...
利用站点气象和PM2.5资料以及NCEP的全球再分析数据集研究了2015年12月17~28日长江三角洲地区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地面弱气压场是此次污染事件发生发展的主要天气背景,而冷空气带来的大风使PM2.5浓度迅速下降...
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和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研究单个气象要素和以"通用的热气候指数"表征的多要素综合效应与北京市2009~2012年呼吸系统疾病急诊人数的暴露-响应关系,并按年龄、性别分层.结果表明,对全人群而言,高温效应...
利用贵阳市2013~2016年空气质量监测及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云贵高原城市空气变化及气象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近4a贵阳区域SO2、NO2、O3_8h、PM10、PM2.5和CO年平均浓度分别为(20.78±19.71),(28.32±9.59),(107.59±2...
利用大气成分和气象要素观测数据,对2015年8~9月北京田径世锦赛和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的北京PM2.5浓度变化特征及其相关的大气污染气象条件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大气化学数值模式模拟了气象条件、减排措施和区域减...
利用Micaps提供的2013和2014年冬季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长三角)28个站点的地面常规观测资料、NCEP FNL再分析资料和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的 PM2.5质量浓度自动检测数据,分析了长三角冬季大气能见度特征,以及空气污染...
1990~2000年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的统计分析表明,大气能见度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冬、春、秋三季及全年日平均年际变化表现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能见度较好,前期和末期能见度较差,2000年能见度迅速好...
[期刊论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年8期
利用承德市国家基本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和承德市环境监测站的O3监测资料,分析了2015年5月22日—6月1日承德市O3重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研究发现,5月22日—6月1日O3污染呈先加重后减轻的趋势,25日O3污染最严重;O3浓度日分布...
利用1991~2000年福州市的探空、雨量和酸雨资料来探讨不同气象条件对降水酸度、酸雨出现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雨量对降水酸度、酸雨出现率有着显著影响;逆温特征越明显,降水酸度越酸,酸雨出现率越大;1500 m上空风对福州...
通过对1986-2007年12个太湖蓝藻暴发典型个例的分析,得出:水体污染造成富营养化是蓝藻生长发育和暴发的基础,日平均气温偏高、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偏少、气压偏低、日照时数偏多有利于蓝藻生长发育和暴发;水质、气象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