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岩心样品的恒速压汞测试,对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微观孔喉特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储层有效喉道半径、有效喉道体积、有效孔隙半径、有效孔隙体积及孔喉比等特征参数与孔隙度、渗透率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对于孔隙...
利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声波时差、密度、中子、微电极等多种测井曲线,结合岩心分析、地质及试油等资料综合对比研究,分析和识别了影响陕北斜坡地带特低渗透储层参数变化的背景值及有效油气成分,并结合目的层段钙质和...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特低渗透砂岩成岩作用较强,孔径偏小、喉道偏细,是导致储集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研究认为,延长组储集层中存在的相对高渗透率区带与微裂缝关系密切.应用渗透率异常频率分析法,对储集层的微裂缝进行...
针对大庆外围油田特低渗透、特低丰度储层难以有效开发动用的难题,综合应用地震、地质、测井资料,研究形成了识别薄窄砂体的空变子波地震反演、独立变量分析、虚拟井预测技术,砂体预测精度达到85%以上.建立了基于非达西...
[期刊论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7年5期
以榆树林地区特低渗透岩样油水两相渗流实验为实例,对特低渗透岩样在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拟启动压力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的理论分析,得到了描述油水两相非达西渗流的经验关系式.对稳态法测定的特低渗透岩样油...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样品进行了测试;对可动流体孔隙度参数进行了定义,分析了可动流体的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特低渗透砂岩储层核磁共振T2谱截止值低,可动流体含量低.可...
[期刊论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3年5期
异常高压、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具有许多难点和特殊性,国内外对该类油藏的开发尚未有可以成功借鉴的经验,为了对该类油藏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以肯基亚克盐下石炭系油藏为例,对该类油藏的储层孔隙结构、渗透率、孔隙度...
[期刊论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7年6期
在总结注水诱导裂缝概念的基础上,阐明了注水诱导裂缝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提出了识别注水诱导裂缝方法,最后利用该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W地区长6油藏A0井组的注水诱导裂缝进行了识别.注水诱导裂缝为张性裂缝,其...
提出了一个非线性渗流新模型,并建立了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构造了相应的有限差分离散化格式,确定了考虑非线性渗流的井—网格流动方程,编制了三维三相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软件.该模型同样具备模拟达西渗流模型和拟启动压...
针对中国现行石油储量标准新增探明储量估算采收率方法不适用于特低渗透水驱砂岩油藏的问题,研究了标定其采收率的新经验公式和类比法。经统计分析,影响采收率的关键参数为渗透率、地层原油黏度、孔隙度、流度和井网...
结合油田开发实际,通过对试油试采等资料的综合整理与分析,总结陕北魏家楼油田长6特低渗透高含水油藏的基本特征及其高含水区带的分布规律,并探讨了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魏家楼油田长6油藏属于典型的特低渗透高含水油藏...
[期刊论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年11期
根据矿场试验和室内试验的研究成果,开发低渗透和特低渗透油藏时会产生非达西渗流现象,尤其是原油渗流会存在较为明显的启动压力梯度.结合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的特点,考虑油、水两相渗流均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以及岩石存在...
[期刊论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3年z2期
为从微观角度认识特低渗透砂岩的微观孔喉特征,明确制约储层品质和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利用恒速压汞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的样品进行测试,定量表征孔喉特征参数。结果表明:特低渗透砂岩孔隙之间的差异很小,孔...
应用真实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对安塞长6特低渗透油层见水后的水驱油机理及特征观察分析认为:贾敏效应对见水后的水驱油效率影响突出,表现形式为注水阻力增大、注入压力升高.随注入压力的增加,注入水形成新的渗流通道...
[期刊论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6年6期
应用非达西渗流理论和非线性弹性渗流理论,分析了影响特低渗透油藏驱替及开采特征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和毛细管压力是影响特低渗透油藏驱替特征的主要因素;而影响特低渗透油藏开采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储...
在特低渗透油水同层油藏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相对渗透率资料计算出不同渗透率油层含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式,并在3口密闭取心井岩心分析和试油(采)资料校正下,得到油藏条件下不同渗透率油层含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关...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8储层的物性总体较差,发育粒间孔、溶孔,孔隙结构类型属小孔隙、微细喉道和微喉道型;分析表明其特低渗透成因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不同沉积微相储层的物性差异较大,柔性组分含量...
[期刊论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年6期
微裂缝性特低渗透油藏具有特殊的渗流运动规律.通过对不同渗透率的微裂缝性特低渗透率岩心进行越流压力实验测试,发现岩心的导流能力基本由微裂缝提供,基质贡献极其微弱,基本没有窜流现象发生,其越流压力曲线形态接近于...
[期刊论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9年6期
在综合考虑流体和多孔介质压力敏感性及启动压力梯度的基础上,建立了特低渗透压敏油藏平面径向稳态渗流的数学模型,采用拟压力变换求解得到了压力分布解析公式.并通过与已有公式的对比证明了该公式的正确性和更具普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