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库车坳陷库车河剖面不同尺度沉积碎屑组分的系统分析发现,晚第三纪以来类磨拉石及其中不稳定碎屑矿物组合开始发育,并在中新世后发生显著增加.沉积体系研究表明,库车坳陷自白垩纪以来粗粒冲积体系前锋、沉积中心逐步...
对青海省同仁县多禾茂地区火山岩进行系统的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地区白垩纪地层申发育的中基性火山岩,属于碱性火山岩系,岩石类型主要为玄武岩,该套玄武岩具有低且变化较小的SiO2质量分数(44.98%~48.20%),低...
[期刊论文] 《地质科技情报》1984年1期
国际地质大会上届大会于1980年在巴黎举行,本届将于1984年8月在莫斯科召开.日本《地质学杂志》本年第2期刊载有关该大会的报道,现将本届大会各项主题内容摘译如下(座谈会略): 一、地层学:1.地层学原理与方法;2.地层划分...
[期刊论文] 《地质科学》1983年4期
地球的发展进入"地质时期"以来,岩石圈(首先是地壳)、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外部圈层,相继形成并在内外动力作用下不断演化.这种演化过程,以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保留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地质体上.我们正是通过对具体地质体...
[期刊论文] 《地球化学》1980年3期
我国的硫化矿床和其他一些含方铅矿的金属矿床,大部分形成于中生代,少数形成于古生代、新生代或先寒武纪.它们主要分布于南岭地区、长江中下游云贵高原和东北地区,在秦岭、西北和青藏高原也有一定规模的出露.在我国东部...
[期刊论文] 《地球化学》1976年2期
AGE FREQUENCY SPECTRA HAVE BEEN COMPARED BETWEEN CHINA (EXCEPT FOR TAIWAN PROVINCE) AND NORTH AMERICA, AFRICA, WESTERN EUROPE, EASTERN SOVIET UNION ON THE BASIS OF A STATISTIC ANALYSIS OF A TOTAL OF 2...
[期刊论文] 《古生物学报》1956年1期
關於北半球上新世、笫四紀(或灵生代)時動物羣变化和遷移的規律,在國內外的許多著作中已經有过總結性的報導,这些報導都是以事实資料的研究为根据的.这些著作說明了上述各時期哺乳類動物在系統分類、古生态、進化系統和...
[期刊论文] 《甘肃地质学报》1996年1期
祁连造山带的范围及构造单元经重新厘定和划分,其南界扩展至昆中断裂;解体了走廊过渡带;扩大了中祁连,相应缩小了南祁连范围;新划出乌兰大坂?拉脊山和柴达木周缘南北链状断陷带;确定北祁连属于柴达木?中祁连地块与阿拉...
[期刊论文] 《国外花岗岩类地质与矿产》1994年1期
副矿物锆石的研究已经成为岩石成因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锆石不但抗溶蚀、抗晶体熔融,由此储存有关母岩信息,而且其中的分带现象同时记载了与地质事件有关的不连续生长.为了获得精确的年龄信息,有必要将这种锆石的生长带...
本文论述了中国北方(包括华北、东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金属矿床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和讨论了主要成矿区带(长江中下游、小秦岭-熊耳山、西秦岭、华北克拉通北缘和大兴安岭南段)及一些大型矿集区(胶东、鲁西和乌奴格吐-...
准噶尔是新疆北部古生代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泛发育晚古生代后碰撞花岗岩为特征,是中亚造山带中显生宙陆壳生长作用非常显著的地区之一.根据新近获得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并参考已经发表的锆石U-Pb年龄,本文重新...
花岗岩是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当前花岗岩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内容包括:(1)花岗岩的成因分类,(2)花岗岩浆起源的温度与压力条件,(3)结晶分异作用与花岗岩成分变化,(4)花岗岩成...
中国东北地区大兴安岭西侧盆地群包括漠河盆地、根河盆地、拉布达林盆地、海拉尔盆地和二连盆地等,蕴藏着丰富的中、新生代油气资源.为研究该盆地群域古生代、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综合建立盆地群域地球动力学模型,补充东...
二连盆地及邻区是我国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之一,普遍认为烃源岩层主要分布在中生代地层,对其晚古生代地层的烃源岩潜力研究较少,本文对研究区内晚古生代碳酸盐岩及泥岩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实验并分析其烃源岩潜力,评价结...
渤海湾盆地是华北最大的新生代裂谷盆地,具有最完整的新生代地层记录,是研究盆地演化的理想区域.本文基于二维多期拉张模型,对渤海湾盆地内9条地震解释剖面进行新生代构造-热演化模拟,以揭示盆地拉张强度及热演化的时空...
作为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南海分布有30多个新生代沉积盆地,其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由于资料的限制,南海存在不同区域盆地研究程度不同,不同区域盆地面积差别较大,部分盆地只是坳陷而没有达到盆地的级别以及盆地外...
基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周缘野外露头、钻井与地震资料综合分析,系统论述该区晚震旦世—早古生代构造演化特征,分析其油气地质意义,指出近期有利勘探方向.晚震旦世—早古生代该区主要经历3期构造演化:①晚震旦世—早寒武世...
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是近10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但关于岩石圈减薄的具体时间、机制及其构造控制因素,多有争论.根据目前的研究资料,文中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初步认为该岩石圈减薄发生在晚中生代,且在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