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论文] 第四届国家环境与健康论坛 - 2009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特殊规定可能导致公民的滥诉,这需要设立前置程序加以限制。本文比较分析了国外关于环境公益诉讼中前置程序的法律规定,并对设置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前置程序提出具体建议。
[会议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 2009
电子废物因为其急剧增长的数量和其中有毒物质潜在的环境危害成为国内外倍受关注的问题,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虽然对电子废物的处理有相关的规定但是并未对之提供完好的解决,相关立法还存在很多缺陷。本文通过中外电子...
[会议论文] 2009年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 - 2009
2008年11月20日,根据要求写出“《防震减灾法》建议”,用都江堰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微机在网上报送全国人大,书面报送都江堰市人大。本文简述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修订草案)》的建议、说明与参考资料的部分内...
[会议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 - 2008
环境权作为公民的基本人权,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承认。但现行法律对环境权保护的力度却不够:未在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现行法律在内容和程序上不能保证环境权的充分实现。因此应修改现行法律,从立法的指导思想和相关...
[会议论文] 2006全国地学哲学学术年会 - 2006
本文从粮食安全角度阐明了耕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在分析了我国耕地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对现行中一些不利于耕地保护的规定作了重点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耕地的立法建议.
[会议论文] 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 - 2003
“成熟的水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就必须有效地推进水市场的建立,并使其不断完善。实现水权交易有序化、制度化,已是目前水资源管理的重心所在,而国外水权交易的经验无疑给我们提...
[会议论文] 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 - 2003
实现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关系到长江流域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目前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危机和立法现状谈起,阐述了制定《长江法》和完善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体系的必要性,初步建构了其体...
[会议论文] 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 - 2003
按流域进行水环境的一体化管理是大势所趋。中国的《水污染防治法》、《水法》等有关的法律虽然己经确立了这一思想,但是还缺乏配套的机构设置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与手段,对这一问题加以研究与解决将是中国今后水环...
[会议论文] 2009年民商法学博士生学术论坛 - 2009
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
[会议论文] 2008年船舶防污染国际公约实施学术交流研讨会 - 2008
针对我国OPRC90的履约现状,从该公约的宗旨、要求和IMO实施战略出发,阐述分析10年来履约进展、成就和存在问题,指出在诸多问题中影响履约的核心问题是国家级溢油应急反应体系尚未建立,进而探寻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污染应...
[会议论文] 2008年船舶防污染国际公约实施学术交流研讨会 - 2008
针对MARPOL73/78公约附则IV已生效实施的现状,对我国履约及该附则国内化提出了对策、措施及建议.
[会议论文] 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 - 2007
日本是东南亚乃至世界范围内为数不多的对土壤污染进行单独立法的国家.在2003 年2 月15 日开始实施的《土壤污染对策法》中,以大量的篇幅规定了土壤污染的调查的相关问题.诚然,要有效地防治土壤污染,对土壤污染实施全面...
[会议论文] 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 - 2007
英国作为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历经经济高速发展之后,遗留下大量的受污染的土地.自1995 年英国《环境法》将土地污染防治法规引入环境法规范之后,英国的土地污染防治制度才得以建立.不过,在世界范围内,有独立...
[会议论文] 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 - 2007
土壤污染问题是国际社会和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土壤污染防治法是防止土壤污染、维护土壤安全的法律保障.本文介绍了当代土壤污染的一些基本问题,阐述了国际土壤污染防治法、外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及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会议论文] 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 - 2007
土壤是生物和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环境.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我国土壤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较大,土壤环境污染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发生的地域和规模在逐渐扩大、危害也进一步深入...
[会议论文] 2005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 - 2005
循环经济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而清洁生产则是我国现阶段切实可行的道路.本文通过比较,厘清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关系,为我国的循环经济立法提供可行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