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论文]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 2015
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oceanic anoxic events,OAEs)[1-2]指白垩纪时期海洋中大量有机碳埋藏的短暂时期,记录了全球碳循环的主要扰动.最极端的事件发生在Cenomanian-Turonian(OAE2)界线时期,大致对应于中生代以来的最高温...
[会议论文] 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 - 2015
羌塘盆地南部双湖地区曲色组地层发育大量碳酸盐岩结核,这些结核多呈丘状、椭球状、透镜状、似层状、脉状、树枝状产出.其物质组分主要为泥微晶碳酸盐矿物,少量粘土矿物、石英及草莓状、半自形黄铁矿等.草莓状黄铁矿平...
[会议论文] 甘肃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 - 2009
本文通过对六盘山群中上部湖相沉积中一层黑色页岩(年代为112.85-112.7Ma)及其下部泥灰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黑色页岩形成于干热而相对湿润气候背景下的深水缺氧环境中,与典型缺氧事件黑色页岩的地球化学特...
[会议论文] 第十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 2008
晚三叠世早期的中、上扬子地区仅在川两地区残存着分布范同有限的马鞍塘组碳酸盐岩沉积,该套沉积反映的古水体能量低、深度大;其上充填了马鞍塘组和上三叠统小塘子组海相碎屑岩层系、须家河组海陆交互相、陆相煤系地...
[会议论文] 第四届中国(西部)有色金属矿业开发国际论坛 - 2006
贵州早寒武世的黑色岩系属中国南方该时期缺氧事件沉积的一部分,为一套沉积速率低的海侵体系域沉积.主要为黑色页岩,发育水平纹理,主要含浮游生物,其中产钼、钒等矿床.其具有独特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SiO2、TiO2、Al2O3...
[会议论文]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全国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年会 - 2005
普遍联系的哲学核心,就是要求专家在探讨地质事件的产生背景时,把相对单一的地质事件,放置于全球系统的背景下,进行综合的分析解释。具体到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本文结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各圈层的相互...
[会议论文] 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 - 2005
笔者选取扬子地台两个典型剖面——贵州遵义松林和湖南张家界柑子坪剖面早寒武世缺氧沉积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对黑色页岩的有机质来源、有机质成熟度和沉积环境进行系统的研究,并讨论生物标志化合物、有机碳...
[会议论文] 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 - 2000
综述了白垩纪中期缺氧事件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缺氧事件概念的提出及发展,重点从有机地球化学及生物组合方面讨论发生于森诺曼--土仑界线的缺氧事件,并阐述当前对缺氧事件起因模式的认识。
[会议论文]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2016
发生于赛诺曼—土伦之交的大洋缺氧事件2(OAE2,~93.9 Ma)导致白垩纪中期海洋中有机质的大量埋藏,在地层中形成了一套特征的黑色页岩(Arthur and Sageman,1994).同时,大洋缺氧事件2 也对全球碳循环产生了严重扰动(Jenk...
[会议论文]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 - 2009
本次研究工作采集的样品来自松辽盆地中央拗陷区东部的长春岭背斜三1井所获得的介形类化石,样品的层位为泉头组四段一青山口组一段。从实测结果来看,泉头组四段的介形类壳体碳稳定同位素值一般较小,其值范围为-3065...
[会议论文]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 - 2009
关于松辽盆地泉头组的时代归属及陆相白垩系统的界线划分历来存在分歧。不同时期、不同门类古生物研究者依据其所研究的占生物化石,提出了多种不同的地层划分方案。当前,青山口组和泉头组的时代归属成为上、下白垩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