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简称SST)的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南印度洋也存在一个海温偶极子型振荡,并定义了一个南印度洋海表温度异常偶极子指数.夏、秋季(南半球冬、春)的南印度洋偶极子指数与后期热带...
根据华北地区18个代表站1951~1996年月降水资料,利用对应分析法对该地区进行了降水气候区的划分,并讨论了华北汛期降水与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和黑潮热输送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可划分为两个降水气候区;华北Ⅰ区...
利用近50年华南地区站点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和全球大气、海洋分析资料,分析了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太平洋海温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近50年来华南前汛期降水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影响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的太平...
利用JTWC的热带气旋资料、NCEP/NCAR再分析的风场资料以及Scripps海洋研究所的海温资料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移动路径的年际变化及其机理.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TC移动路径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并与西太平洋暖池热状...
[期刊论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5年5期
对西太平洋暖池区MD97-2140柱状样1.75 Ma以来的钙质超微化石进行了氧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超微化石δ18O值与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ruber δ18O值在变化趋势和周期上都具有明显相似性.根据超微化石δ18O值也可以...
对赤道东太平洋和西太平洋暖池海温与江淮流域夏季降水的关系作功率谱分析和相关分析.指出秋冬季增暖的厄尔尼诺事件对应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偏多,春夏季开始发展的ENSO事件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偏少.对两种在不同季节增暖的E...
[期刊论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6年6期
浮游有孔虫深水种Globoquadrina dehiscens于10 Ma左右从西太平洋和南海绝灭,要比其他地区早大约3 Ma.伴随这一事件还见以表层暖水种增多而深水种大幅度减少为主要特征的生物群变化.古生物和氧同位素结果指示当时表层水...
利用1908~2000年广州市逐月降水资料、Hadisst海温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讨论了广州前汛期(4~6月)和后汛期(7~9月)降水的旱涝等级分布特征、长期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百年来广州前汛期旱涝事件出现的连...
利用1951~2000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大气热源,并对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异常和西太平洋暖池区大气热源异常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作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如果高原东部夏季大气热源显著偏强(偏弱),则...
简要地介绍了全球大气环流模式CCM3,由该模式模拟得到降水、位势高度场和风场,分析它的模拟性能.根据华南前汛期(4~6月)降水与西太平洋暖池敏感海区(西区)海温的负相关关系,设计了两组敏感性试验,讨论西区海温对华南前...
基于1950~2000年太平洋月平均SST资料,运用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太平洋暖池表层暖水的纬向运移特征.结果表明:暖池表层暖水纬向运移的年际(2~8a)和年代际(10~16a)变化都非常明显;表层暖水的纬向运移于1982年...
[期刊论文] 《大气科学进展(英文版)》 2001年2期
诊断分析了热带西太平洋暖池上空对流弱和强的情况下,大气环流和海温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本文中西太平洋暖池是指(110-160°E,10-20°N)地区,向外射出长波辐射(OLR)在该地区具有明显的年际变率。对西太平洋暖池对流弱和...
[期刊论文] 《大气科学进展(英文版)》 2002年2期
主要讨论了与西太平洋暖池热力状况年际变化相联系的10-25天季内振荡的特征.在西太平洋暖池处于"暖"夏季和"冷"夏季两种状态时,10-25天季内振荡呈现出明显差异,在所讨论的亚洲-太平洋大部分区域,"暖"夏季时对流活动的1...
西太平洋暖池(暖池)是全球最重要的热源和水汽源区,其变化通过大气遥相关强烈影响全球不同地区的水文气候.暖池区的降水同位素组成及其影响机制对该地区的水文气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鲜有这方面的研究.文章结合降...
深海有机质的来源与演化及其碳酸盐含量变化是碳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分析新不列颠海沟水深3908 m采集的柱状沉积物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的含量、有机碳的δ13C值和AMS-14C定年以及CaCO3含量变化,探讨该海区的有...
利用日本气象厅提供的历史海温资料、Hadley环流中心逐月海表温度(SeaSurface Temperature,简称SST)资料、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江南地区逐旬降水资料,研究江南地区4-6月(江南雨季,亦泛称为华南前汛期)降水与前...
基于1950-2011年间热带太平洋月平均温盐度资料,以28℃等温线作为暖池的定义标准,分别计算了暖池区(20°N-15°S,120°E-140°W)各网格点混合层、障碍层和深层的平均温度,从而构成了暖池热盐结构的温度场.据此,运用EOF分析...
利用1981-2011年共31 a美国GODAS月平均次表层海温资料,以5~366 m次表层垂直平均海温表征上层海洋热含量(HC),运用合成、相关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西太平洋暖池(以下简称暖池)热状态气候特征及其对ENSO事件的影响.结果...
本文回顾和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西太平洋暖池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台风(TCs)活动影响过程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文中首先简单回顾了近年来关于西太平洋暖池热状态和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变化特征及其对与TCs活动有关的南海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