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出郯庐断裂带中生代运动学演化的过程与历史,概括为"两大运动时期、五个发辰阶段".第一运动时期对应于三叠纪一早侏罗世早期的"印支运动",以扬子陆块与华北地块之间的拼合和碰撞造山为主导,郯庐断裂带经历了:①转换...
华北块体(NCB)与胶辽朝块体(JLKB)是中朝板块东部从震旦纪(680Ma)开始裂解的两个不同的构造单元.两个块体的界线称古郯庐断裂(PTLF).古郯庐断裂位置与现今郯庐断裂(TLF)相吻合,即由合肥向北延伸,过渤海,经沈阳以东呈NE...
渤海海域是我国近海最早进行油气钻井勘探的海域,并首先在浅层获得成功,但经历了漫长探索才认识到海域有良好的浅层油气成藏机制。目前浅层的油气储量占总储量的70%以上,这是由于海域新构造运动控制了晚期成藏,表现...
以全三维地震构造解释为基础,结合构造物理模拟、构造样式解析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等研究,探讨渤海海域新生代走滑断裂的构造特征与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海域新生代郯庐走滑断裂在古近系沙河街组四段沉积末期完...
利用渤海连片三维地震资料,对郯庐断裂进行了三维可视化解释,系统地研究了海域新生代以来郯庐断裂在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的发育、发展以及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特征,研究了郯庐断裂对渤海油气成藏的影响和控制.结...
[期刊论文] 《地学前缘》2009年4期
郯庐前新近纪断裂带为中国东部滨太平洋地区一条巨型张扭走滑构造带.利用地震信息分析地质结构,可将其分为南、中、北三大段和七亚段.按其影响范围的规模可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广义郯庐前新近纪断裂带地质结构是"两凹...
[期刊论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9年2期
郯庐走滑断裂带穿过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和莱西构造带,为了探讨走滑构造带内断裂发育特征、成因机制及其对油气控制作用,依据方差切片、三维可视化及精细地震解释技术对走滑构造带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渤海湾盆地南部走...
目前,针对渤海南部潜山地层结构、构造演化的研究较少.应用三维地震资料、钻井资料,系统分析了该区潜山断裂类型、地层构造类型、成因演化和动力学背景.研究表明,近南北向郯庐走滑断裂和近东西向反转断裂共同控制了研究...
根据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和盆地地震资料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北段在中-新生代发生多期不同性质的活动,形成各具特色的构造变形现象.密山县知一镇敦密断裂韧性剪切带具有左旋走滑特征,其中黑云母~(40)Ar/~(36)Ar-~(39)At/~(3...
渤海盆地中的走滑构造在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意义,对认识郯庐断裂新生代的活动及地球动力学也有重要意义.根据地震资料解释和构造图编制,研究了渤海盆地东部走滑断裂带分布及类型,讨论了其形成动力学条件和油气地质意义...
根据重、磁、电、震资料联合反演和综合解释,研究了合肥盆地和郯庐断裂带南段深部结构特征和构造样式. 合肥盆地呈现深部印支面以下为逆冲断层、以上为张性正断层的构造样式,盆地构造反转发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是裂陷...
传统意义上的柳江盆地位于燕山东段,完整地出露了从前寒武纪到中生界的华北地台盖层沉积地层,地层序列总体上呈中间新,两侧老的特点.前人认为柳江盆地为一轴向N10°E的不对称向斜.新的野外调查显示,柳江地区西侧陡立的产...
古太古代(约4.0 Ga)时地球上可能只有一个超级大陆,它的岩石圈厚度高达400 km.在早元古代,这个超级大陆减薄、裂解成十几块,每块中心是太古宙岩石,边缘是元古宙岩石,且各块厚度不等(150~350km).从元古宙之后这些被称之...
本文分析了苏鲁大别及其周围地区200km深的地震波速度结构.对上地幔50至200km不同深度的水平切面的速度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位于大别山地区下的西南侧存在着一个呈西北-东南延展的带状高速区;在苏鲁东海地...
钻探揭示渤海海域前新生代基底地层结构在东西方向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前寒武纪地势西高东低、中生代末地势西低东高,构造演化具有明显的“跷跷板”现象.综合运用钻井、锆石U-Pb年代学、微古生物化石、三维地震等资料,明...
作为郯庐断裂北段主干断裂的佳木斯—伊通断裂(简称佳—伊断裂),其最早开始活动的时代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为了更好确定其活动时代,对佳—伊断裂昌图段南城水库附近的韧性剪切带展开了详细研究.野外构造解析和显微构造...
[期刊论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8年2期
渤海湾盆地为典型的陆相断陷盆地,其发育演化受控于郯庐走滑断裂带.基于最新的三维连片地震精细解释,运用沙箱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辽东湾坳陷新生代断裂体系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辽东湾坳陷发育7条主干断裂,...
通过对郯庐断裂渤南段3个分支几何构造样式、断裂活动速率和伸展量、优势伸展方向等运动学特征,以及构造演化特征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总结了与之对应的斜向伸展—弱走滑改造、斜向伸展—强走滑叠加、持续强走滑拉分3种构...
郯庐断裂带(即郯城-庐江断裂带)是纵贯中国东部大陆边缘的一条巨型断裂带,整体为北北东走向.它的形成和演化对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的地质演化有明显控制作用,同时又是一条现今地震活动较为活跃的地震带,因此对郯庐断裂带...